被称为“见血封喉”,箭毒木的毒性为何这么强?它又有何价值?

2021-06-23 23:29 来源: 我们的百变生活

见血封喉的果实为梨形,成熟的核果直径在2厘米左右,颜色呈现出鲜红,或者紫红色。种子没有胚乳,外种皮非常坚硬,胚根很小。每年的5月到6月,则是见血封喉的果期。

见血封喉的习性与分布‍

见血封喉比较喜热,所以它们大多数都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以及热带季雨林地区。这里的年平均温度在21到24摄氏度之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也在13到17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为1200到2000毫米,年平均湿度80%以上的环境,见血封喉最为喜欢。

所以,根系发达、身材高大的见血封喉,组成了季节性雨林上层巨树,坚毅地挺拔在了主林冠之上。

在我国,见血封喉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雷州半岛地区,气候较热的海南、广西,以及云南部地区。在国外,斯里兰卡、缅甸、印度、泰国,以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也广泛分布着见血封喉。还有一些变种的见血封喉树,还在大洋洲和非洲,落下的足迹。

关于见血封喉的民间传说‍

见血封喉的名字,充满着武侠色彩,其实,它还流传着这样几个传说。

据流传,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是一位傣族的猎人,最早发现了这种树木有着剧毒。当时,这位猎人在狩猎时,遇到了一只狗熊,在狗熊的穷追不舍下,猎人爬到了一颗树上。

紧要关头,猎人用掰下一根树枝向着狗熊刺去,没想到,没过一会儿,狗熊就倒地身亡,猎人也因此逃过一劫。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一种含有剧毒的树木,于是,聪明的西双版纳的猎人们,开始用涂满见血封喉毒液的武器来狩猎,这样的方法让狩猎轻松了许多。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