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淹溺事故高发,这些知识很重要?

2021-06-27 17:55 来源: 中国公众健康网

将淹溺者救上岸后,置于平卧位,立即清理患者口鼻处的污水和泥沙,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如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等,随后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松解其领口和腰带,无需为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

2.人工通气

用5~10秒的时间来观察 淹溺者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则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每次出气至少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起伏。

3.胸外按压

若淹溺者对初次通气并无反应,则应立即将 淹溺者置于硬质平面,随后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深度5~6cm。通常在水中的环境会导致按压深度不够而无效,故不建议在水中进行按压操作;也不建议实施不做通气的单纯胸外按压;尽可能让体力充沛的人实施按压操作,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在实施的同时要考虑尽可能迅速的将患者转运至医院,给予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转运途中应不间断救护。

4.早期除颤

在CPR开始后,有条件的话需要尽快使用AED。如果患者在水中,使用AED时应将患者脱离水源。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躺在雪中或冰上时,仍可以常规使用AED。

四、预防淹溺事故的发生

1.有关部门根据水源地情况,准确制定淹溺预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安全标识或警告牌、 专业培训救生员等;

2.对所有人群尽可能多次进行淹溺预防的宣传教育;

3.过饱、空腹、酒后、身体不适者应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4.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应避免单独接近水源;

5.游泳前做好热身活动、适应水温,可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义齿,以免发生呛咳情况时落入食管和气管;

6.一定要远离激流和漩涡,不逞能、不嬉闹;

7.在游泳时若突感身体不适,如心慌、气短、眩晕等情况,应立即上岸休息或进行呼救;

8.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9.主动学习心肺复苏术。

文:人民网-科普中国

图:稿定素材、Pixabay

来源:中国公众健康网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