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的寿命都很短?平均年龄只有35岁,原因有3个方面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古时人们对于年龄的感叹总是不断
。旧时既有彭祖这样活到800岁长寿的人,也有项橐(tuo)这样只活到12岁的人。“彭祖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像彭祖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在古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就能活到35岁左右。
35岁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毕竟以现代来说,七八十岁以上的人十分常见。很多现代人大多数人家里面都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古代若家里有七八十岁的老人,那基本上都是四世同堂了。
当然了,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目光去审视古人,可我们还是想知道,为什么古代人只能活到35岁,难道35岁对于古人就是极限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有很多,除了社会的发展落后这些原因以外,还有诸如食物短缺,医疗条件之类的其他原因。
一、食物短缺、战乱和杂税
古时的人们讲究富态,认为吃的胖,吃的好才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种要求只能是那些有钱人或者是士大夫才能做到。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只能是有一口饭吃就行了,哪怕是吃饱都有些奢侈了,其实只有在那些王朝盛世才能看到吃饱饭的普通百姓。
孟子曾经说过,“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可见当时除了劳作方式低下,政府的苛捐杂税也是一大原因。
老百姓好不容易攒下的一口粮食,又被政府的苛捐杂税征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了然于心了。
没有杂税,万一碰到战乱,人们又会苦不堪言。
战争会抽调走大批劳动力,必然导致后方粮食产量不足,而后方产粮不足又会引发新的战乱。
等到战乱平息后,大多数帝王所做的都是休养生息,为的就是让百姓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等到生产力恢复之后,那些以前一起打仗的豪绅又回来搜刮百姓。
其实得到好处的也只是当时跟随一起打仗的权贵。完全就是拉拢豪绅,骗百姓交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在这样的压迫下,百姓的命还是命吗?
好不容易生产出来的粮食,自己没剩几口,其他的全都交给地主了。
由于落后的劳作方式,一旦碰到灾年,那就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那些真不是古书上的一句话,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生产力的低下加上地主阶级的剥削,这些无疑加重了古代百姓,尤其是农民的负担,在这样状况下,百姓的寿命还会长吗?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医疗制度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