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也能救人命,中国粪菌移植患者的“粪便银行”来了

今天,上海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启动揭牌。
据悉,该中心将由上海十院联合上药信谊、华大集团共同建设,将以建立国内首个“中国人肠源模式菌种库”为目标,建设中国粪菌移植患者的“粪便银行”,为中国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提供资源。
80%的慢性疾病都和肠道菌群
位于临床医学科创园区4号楼内的肠菌移植实验室达1000平米,已达到国际先进GMP标准。未来,科研人员就将在此“变废为宝”。
粪菌移植虽然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但很多人对它还存在一些误区,甚至无法理解粪便为何能治病。其实粪菌移植与传统观念里的“吃大便”相去甚远,它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
相关研究发现,80%的慢性疾病都和肠道菌群有关,肠道健康决定了一个人整体的健康。

上海十院院长秦环龙介绍,肠道微生态与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帕金森病、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肿瘤免疫和代谢综合征等肠道外疾病有重要关联,研究这些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本质联系,并实施菌群移植手术,已成为多种疾病临床治疗的颠覆性策略。
2021年8月27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21年版)》,首次对粪菌治病的技术做出详细规范。目前,粪菌移植的治疗范围正在逐渐扩增。
日常保健与治疗疾病安全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也会口服益生菌,那么与科研人员提炼的粪菌有何不同?
上海十院结直肠病专科副主任陈启仪表示,日常随处可买到的益生菌多为人工合成菌,且含菌种类少,最多不过十几种,但通过标准化的制备的新型肠道菌群制剂、肠菌液、胶囊制剂等包含肠道全菌群,且仅用于临床治疗。

近年来,上海十院结直肠病专科李宁教授团队运用这种技术治疗病例6000余例,移植73000多次,长期随访有效率达67%。
团队历经近10年,从肠道微生态检测分析技术的突破,到菌群移植临床干预的探索,建立了肠道菌群异常致病新学说和临床治疗关键技术体系,由十院牵头完成的“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创建及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获得202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陈启仪同时强调,大众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粪菌移植,它所能治疗的一定是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肠道内以及肠道外的疾病,而非包治百病。
来源:文汇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茶 什么时辰喝什么茶,不可不知的喝茶学问!
-
增 为什么有的人显年轻,而有的人却显老?不外乎这5个原因
-
人 脾胃虚的女性,身体可能出现3个“丑态”,尽量别忽视
-
人 心跳得越慢越容易长寿?不瞒你说,心率要这样控制才好
-
健 美白的路上,你都踩过哪些坑?“成分控”来帮你揭开科学美白的秘密!
-
营 该换“盐”了!这种“盐”每年拯救百万人!
-
家 你认为的7个“好习惯”?或许在一点点剥夺你的健康!要谨记了
-
人 新婚没多久,夫妻两人同时染上艾滋!妻子哭诉:都怪你兄弟!
-
人 瑞安航空乘客高空发生关系,翻云覆雨不顾旁人,航空公司视而不见
-
八 14岁学生死于炭疽,北京、山东、山西多地报告疫情,这条传播链值得警惕
-
大 空腹喝牛奶会拉肚子?关于喝牛奶的3个误区!
-
时 新冠疫苗成“印钞机”,科兴半年大赚500亿元,或赶超辉瑞登顶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