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做了肾穿刺的肾友,后来都怎样了?
1951年,意大利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70年来,带有创伤性的肾穿刺始终是肾病领域的热点,也是争议的焦点。
经常有肾友问我:
“肾穿刺能不能做?”
肾穿刺是穿出来二三十个肾小球进行观察,是一项有利也有弊的检查,我们追求的是利大于弊、避免弊大于利。
先说肾穿刺的利好
肾穿刺可以诊断病理类型,正确率达95%.化验指标中,很少有指标能达到这么高的正确率。
不同的病理类型(微小、膜性、IgA、FSGS、膜增生等等),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肾穿刺可能帮助较重的患者改进治疗方案。
比如一位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中医药和普利/沙坦类药物后,尿蛋白仍高于1克,需要考虑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那么是用激素还是免疫抑制剂?还是联用?用激素是多少剂量?持续多久开始减量?免疫抑制剂用哪种?用药无效后如何调整?这些问题,都需要参考病理改变。
再说肾穿刺的弊端
一是创伤性
其实在理想情况下,肾穿刺可以没有创伤,双肾有200多万个肾小球,取出20多个肾小球只是九牛一毛,引起的少量潜血也不影响肾功能。
但理想情况只是理想,实际中很难做到,经常会有并发症出现,最常见的是出血和感染。
二是大多肾友没必要肾穿
肾穿仅对病情较重、病因复杂的患者可能具有参考作用。
而轻中度肾病占大多数,非免疫治疗即可缓解,无需肾穿。「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肾科医生需要管住那双蠢蠢欲动的手。
三是检查费用高
在肾病常见的各项检查中,肾穿刺的费用远高于其它项目。
已经做了肾穿刺的肾友,发生了什么?
在肾穿后数日内,既往的肾穿刺并发症数据显示:
肾周血肿,发生率约60%
肉眼血尿,发生率约10%
动静脉瘘,发生率约15%
感染,发生率约20%
死亡,发生率约0.1%
大多数并发症可在1-4周内缓解,少数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肾穿刺发挥了多大作用?
目前在我国,做了肾穿刺的患者中,约40%的患者并未因肾穿刺结果而改变治疗方案,约60%的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
换言之,每10个做肾穿刺的患者中有4个白做了。
为什么有40%是白做了?
看看肾友们的留言:
这位肾友是IgA肾病,牛津评分M0E0S0T0C0,5项病变全是0,肾穿前尿蛋白处于临床治愈范围内。无论是否肾穿,都无需用药,定期复查即可。
这位肾友是无症状血尿,也是无需用药、定期复查。
这位肾友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在肾穿后,主管大夫只是开了氯沙坦、酮酸、尿毒清。这3种药物,无论是否肾穿、无论何种病理类型,都可以服用,肾穿没有影响治疗方案。
前面说肾穿刺的优势:可能帮助较重的患者改进治疗方案。前提是较重的、常规药物无法缓解的患者。而病情一般、非免疫治疗可以缓解的患者,即使做了肾穿刺也不用增加药物,原方案即可。
总之:肾穿刺的贡献值得肯定,60%的肾友在肾穿刺后治疗方案得到了改进;只是余下40%的肾友并未因肾穿刺而获益,暴露了目前行业内对肾穿指征把控不严的弊病。
来源:知心医生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