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普正当时 专家研讨共商发展
2020年度科研科普人物获得者韩学杰表示,中医药科研科普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常遇到以下问题:
第一,如何把握科研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表达方式的转变。中医药专业人员要将中医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成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这要求我们要真正理解中医药的文化内涵。例如,《黄帝内经》中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告诉我们养生要顺应四时节气,如夏天要避寒,不能过度贪凉受风。可见,中医药健康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专业知识内容通俗化,才能够让中医药科普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第二,如何让民众接受并愿意应用中医药健康知识,这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对此问题,中医药科普应该做到三个字:“信、诚、善”。所谓“信”,就是要保证科普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让老百姓获得切实可用的中医药健康知识;所谓“诚”,就是要保持对科普工作的热情。科普工作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恒心的事情,需要定期、定时、定向地向群众进行健康知识的输送,不能半途而废;所谓“善”,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站在民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急民众之所需,想民众之所想,让中医仁术造福亿万百姓。科学解读,朴实生动
中国中医科学院游云
从幼年时埋下兴趣的种子,到作为专家撰写《叩开中医药学之门》并获得2021年度中医药科普作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游云研究员表示,讲述中医药故事是一个需要深入浅出、领悟与再创作的过程;而朴实生动的语言、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前沿的现代科研结果是撰写中医药科普图书的基础。
游云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的20余年里,一直致力于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中医药为什么有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游云及其团队发现,中药药理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能从生物调节的角度来理解,还可以从生物力药理学的角度展开研究,这给她的中医药科普工作带来了新启发和新思路。
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满足人民对于健康生活的需要提供更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为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