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古语“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有何寓意?建议知晓

2022-09-09 20:18 来源:明珠号 小肆说健康

人们总喜欢谈论“长寿”“养生”“衰老”之类的话题,一般高谈阔论型的言论大家都不爱听,反之如果是俗语、老话、寓言故事,爱听的人就增多了。这些俗语不一定有科学论证,但是却蕴含着老一辈的智慧,细细品来的确有那么个道理。

古人讲得“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暗示了什么道理?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暂时都没有办法改变衰老,就像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不断推着时钟齿轮前进,总会有衰老那么一天。不过探究衰老的原因,无外乎和这两点有关。

第一点和先天体质有关,《论衡·气寿篇》中讲到“强寿弱夭,体强则寿命长,体弱则命短”。

身体怎么样,要看他的先天之精足不足,如果父母身体好,子孙后代也会得到父母的遗传,体质强健不容易生病,长寿的可能性很大。如若父母是病秧子,后代先天不足,就会体弱多病,缺少精气和元气,和长寿无缘。

第二点和后天损耗有关,父母提供再好的身体,后天自己不知道珍惜,经常熬夜、劳累、节食、生气,有再多的精力都不够虚耗,可能还不到50岁就衰老了。

有没有衰老从很多方面能看出来,例如经常腰酸腿软,说明肾精不足,而肾精亏虚又会影响细胞增殖能力低、修复能力低,就会出现白发、斑点增多、尿频、记忆下降等现象。

再比如说女性还没有到49岁就绝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介绍,女子七七天葵竭。葵水也就是月经,若在这个年龄之前月经就不来了,可能暗示卵巢早衰

先天精气旺盛而后天过度消耗,或先天精气不足后天得不到补充,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人体的精气慢慢减少。这里的精气既有健康方面,也有情绪方面,那么,等到精气被消耗完会咋样呢?当然是衰老。

所以,“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这句话其实是叫大家不要过度消耗精气,包括劳累、生气、过度性生活等,如果连最后一点精气都无法固守,对寿命也会造成影响。

老年人守住残精,光靠运动可不行

①早养胃,午养心,晚通脉

中医养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天时就体现在时间段上,养生要抓住胃经、心经、三焦经工作的时间,分别是早晨7-9点,中午11-13点,晚上21-23点。

水谷皆进胃,这胃是第一关,若脾胃太虚,其他地方就得不到营养,则会“面始焦、发始堕”。首先要忌口生冷硬食,选择温软可口的食物,其次要科学搭配,有荤有素,不挑食,最后是有节制不吃撑,每餐七分饱。

机体得以运转,靠的是心,它是一切主宰,若心神不聚则会滋生阴气,被病邪入侵。养心可以闭目养神、按摩身体、听音乐、聊天,或者干脆睡一会,让心绪自己平静下来。心定下来,才会神思清明。

晚上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睡觉,复盘一天的工作同时也让机体自我修复,疏通经络分配元气。“年四十,起居衰矣”,年纪越大睡眠越差,越要重视起居规律,好好睡觉才能补足阳气亏损。

②顺四时而适寒暑

养生要根据一天的时间变化,还要遵循四季变化,冬泳这类运动只适合少数人,不建议人人尝试。春夏养阳,要好好利用夏天的阳光,适当晒背、晒手脚,赶走体内的寒气,冬季则需要保护好心脑血管,不要受冻。

③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取得动静平衡,才是长寿的关键。想长寿,运动得长期坚持,同时还要保证一定强度,对于老年人来说快走、骑车、打太极都是可以的,如果身体状况不太好,在家里擦玻璃、收拾衣柜、拖地、抹桌子也能锻炼身体。

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心理上的劳累也要重视,老年人要有三不想:不想金钱地位、不想口腹之欲、不想个人得失。适当放手、看开,烦恼也会少一点,如果天天因为这些事焦虑、生气,寿命和精气也会被损耗。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少食壮火,自取其祸”

感觉自己衰老了要注重养生守住最后的精气,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要不要趁早养生呢?

不少年轻人说自己有点虚,喜欢吃补药、保健品,要么就吃海参、人参这类过于滋补的食物,真的需要吗?

古人的意思是年轻人本来就火气很大,不适合过度进补,吃太多有营养的食物,反而会导致阳气过盛,阴气无法调和阳气,于是就会出现长痘痘、流鼻血、情绪亢奋、五心烦热、便秘等情况。

古人总结的话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人养生要守住“残精”,才能颐养天年、不容易生病,而年轻人则要避免过度进补,才不会给自己带来疾病。这句话也和中医说的“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在疾病还没出现前就多加预防,防大于治,才能改善体质、保健养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