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神舟十四号返回的拟南芥种子抽薹开花,郑慧琼春节留守实验室,照看“天外来客”的每一天
“这一盆种子来自天宫空间站问天实验舱里的开花拟南芥,那一盆种子在天宫二号里待过,但没有开花。”郑慧琼指着实验室里不同的花盆,一一介绍着它们的“身世”。在一组六盆对照组中,有“上过天”的种子,也有一直待在地面的种子。对比来看,同时、同温、同湿度的环境下,地球种子长势更好。
郑慧琼告诉记者,这一点在之前的实验中就被验证过,太空微重力环境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没有重力引导,植物方向感变差,根的定向生长运动明显受阻。另外,太空中生长的拟南芥花序轴的点头幅度和频率,都明显小于地面,说明微重力抑制了植物的细胞周期性生长。
最近,郑慧琼在水稻身上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现象。在放大千倍的显微镜下,太空水稻叶片上的气孔开度明显大于地面水稻的气孔,气孔周边的蜡质结构也更大。这一发现让郑慧琼的春节时光变得有意思起来,她寻思着是不是由于太空微重力环境中缺乏空气对流、湿度变大,影响了叶片的气体交换,而气孔边缘特殊的蜡质结构可以在气孔周围形成疏水区,有利于叶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由此保证植物在微重力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尽管这一切还有待验证,但每天在太空作物身上“找不同”,愈发让郑慧琼感受到生命构造的精巧与神秘。
一边照顾“天外来客”一边观察太空实验
去年春节,郑慧琼忙碌地准备着将拟南芥和水稻种子送上太空的各项事宜,今年春节她感觉轻松了不少。除了给“天外来客”浇水、修剪枝条等日常工作,她每天都会从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数据的官网上查看问天实验舱发送过来的“太空作物”照片。
“你看,1月18日这天,再生水稻植株抽出了一粒穗子。”郑慧琼指着照片中布满水汽的实验柜中的一个角落说。如果不是对水稻的生长态势了如指掌,普通人很难从这丛打着卷的水稻枝叶中发现一粒米大小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人 阳康后有必要做新冠抗体检测吗?专家回应
-
每 “阳康”市民体检意外发现“腔梗”,医生:与新冠无关联
-
新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小 高血压患者4项运动值得推荐
-
医 无力呼吸:一个特殊患者群体疫情下的艰难求生
-
小 红酒、洋葱……能软化血管,是真的吗?一文了解明白
-
人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小 男性到了60岁,身体会出现四大变化,一文学习下
-
财 阿兹夫定每瓶又降百元,进口新冠药还香吗?
-
长 “阳康”和没“阳过”的一起吃年夜饭,会交叉感染吗?解答来了
-
澎 医保谈判成功率创新高:有罕见病药从6万降到3000多,百万抗癌药无缘,有何影响
-
深 新冠恢复期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 需前往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