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命色彩 让罕见能看见
去年5月,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周末接诊了30多名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他们来自省内外不同地方。该科利用周末时间携手肿瘤科、手术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为这一批患儿进行会诊,实现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其中一位患儿的母亲激动地说:“感谢厦门市儿童医院的医务人员给我们开设了绿色通道,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一个周末就解决了我们所有的问题。”
医院通过实施“精准诊断+一站式治疗+全托底服务”综合救治机制,为更多患儿“点亮”眼睛以及未来。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家长要重视新生儿眼底筛查
今年1月,厦门市儿童医院医生在门诊上接诊一名出生仅26天的宝宝,幸运的是父母发现得早,及时进行了治疗,预后效果好。
而家住同安的乐乐(化名)却没有那么幸运,当爷爷发现他眼睛异常送医,检查结果显示乐乐眼球的肿瘤较大,已经丧失了右眼的视力。
据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不易被发现,但它有一个典型的表现,即白瞳症,俗称“猫眼”,即瞳孔区出现黄白色反光。其他症状主要包括斜视、视力低下、眼睛发红、眼胀、眼痛、眼球突出等。
“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仍然是提高生存率、保眼球和保视力的关键因素。”杨晖主任说,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眼部的恶性肿瘤,可有家族的遗传性。95%的患病人群都是低于5岁的儿童。如果该病及早发现,生存率可达95%。事实上,大多数孩子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但即使到了晚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然不低。家长要重视新生儿眼底筛查,呼吁学龄前的儿童尽可能都完善至少一次眼底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宝宝眼睛隐患,尽早治疗。
杨晖表示,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筛查宝宝是否患有该病:夜里关上灯,看看宝宝的眼睛瞳孔区有没有发白、发亮,或是在较暗的房间给宝宝拍一张照片,记得要关闭相机中的红眼消除功能,并打开常规的自动闪光,正常人眼球中心的瞳孔区应该是黑色的,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廖小勇 陈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