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隐匿的胸腺瘤

2023-05-09 01:1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隐匿的胸腺瘤

——访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李奇

全媒体见习记者 吴潇涵

李奇。 市人民医院供图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把胸部CT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对职工来说是好事,但是崔先生最近体检完却有些郁闷。

近日,58岁的崔先生在单位年度职工体检中,胸部CT报告提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崔先生之前体检没有做过胸部CT,这次胸部CT结果显示前纵隔占位考虑胸腺瘤。“胸腺瘤到底是什么?我没有什么症状,会不会转化为癌症呢?”崔先生有了心结,一周后决定去医院看看。经朋友介绍,他慕名找到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李奇。“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原发性肿瘤,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界限清楚,一般是良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完整的手术切除治疗,目前主要使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李奇说。了解病情后,崔先生安心地在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住了下来,并完善术前检查,两天后顺利完成经胸腔镜胸腺切除术,1周后出院。

崔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为了让大家对胸腺瘤有更多的了解,李奇特地整理了一些有关胸腺瘤的知识。

胸腺是什么样,一般长在什么位置

胸腺分为不对称的左、右叶,呈扁条状,上部可伸入颈部,位于气管前方、胸骨后,下端有时扩展到前纵隔。胸腺有明显的年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青春期后逐渐退化萎缩,多为脂肪组织代替。胸腺是一个淋巴器官,兼有分泌胸腺素的功能。

胸腺瘤的流行病学是怎样的

胸腺瘤发病率约占成年人纵膈肿瘤的20%,前纵隔肿瘤的50%,在亚裔人群年发病率为0.17/10万,20岁以下者少见,发病高峰年龄在40岁~50岁,大样本研究统计胸腺瘤的平均发病年龄是53岁。

患了胸腺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胸腺瘤的自然病程通常较长。约30%的患者没有症状,当肿瘤发生较大局部压迫或出现外侵时,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胸痛、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并可产生一些非特异的体征,如上腔静脉综合征等;一部分患者常合并出现副瘤综合征,最常见的是重症肌无力,有文献报道,有30%~45%的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症状,相应的,有10%~1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发现有胸腺瘤。

诊断胸腺瘤有哪些主要依据

胸腺瘤主要位于前上纵膈,一般的胸透X线检查诊断价值不高,往往容易漏诊,胸部CT平扫能较好的显示肿瘤的位置与周围的情况,胸部增强CT是诊断纵膈内肿物的首选方法,能清楚的了解肿瘤与心脏大血管、气管、心包等的关系,有无侵犯、远处转移等情况。胸腺瘤根据病理组织学分型,可分为A型、AB型、B1、B2、B3型、C型。A型和AB型为良性肿瘤,B1型为低度恶性,B2型为中度恶性,B3型与C型(称为胸腺癌)均为高度恶性,侵袭性强。另外,胸腺瘤根据有无包膜以及是否侵犯周围器官和胸腔内转移,应用最广泛的是胸腺瘤Ma-saoka分期(Ⅰ期~Ⅳb期)。

治疗胸腺瘤有哪些手段

胸腺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1.外科手术完全的手术切除是胸腺瘤治疗的关键。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对于可能是胸腺瘤的前纵隔肿物都应行手术切除。2.辅助治疗:①化疗胸腺瘤对化疗敏感,化疗能使大部分Ⅲ期~Ⅳ期胸腺瘤得到不同程度的退缩,从而为手术完整切除创造机会。②放疗胸腺瘤是放疗敏感型的肿瘤,对于侵袭性的病变,放疗作为辅助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对于胸腺瘤的临床诊治,提倡早发现,早治疗,一经发现,首选手术切除治疗,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治疗是目前成熟的治疗手段,对于Ⅰ期~Ⅱ期的肿瘤,一般不用行辅助治疗,单纯的完整手术切除就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李奇告诫大家,若体检发现胸腺瘤,不用恐慌,及时到正规综合医院的胸外科门诊咨询,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就能解除你的后顾之忧。

专家简介

李奇,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医学硕士,系中国胸壁外科联盟河南联盟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纵隔肿瘤学分会委员、开封市医学会大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开封市医学会、医师协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曾参加国家级胸腔镜技术培训班专业学习。从事心胸外科工作19年来,发表国家级及核心论文15余篇。特别擅长胸部创伤、连枷胸、多发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肺裂伤、刀刺伤、胸部弹道伤、血气胸、急慢性脓胸、心包积液、肺大疱的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擅长肺结节、肺部肿瘤、食管良恶性肿瘤、纵膈肿瘤等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儿童鸡胸、漏斗胸等胸壁畸形的微创矫治手术治疗,及胸壁肿瘤、胸壁脓肿、肺结核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