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创新型的“多面手”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当好创新型的“多面手”
——专访宜昌市三医院呼吸内镜室负责人周小妮
“技术创新,重要的不只是学习、观摩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善于思考、勤于实践。”5月24日,宜昌市三医院呼吸内镜室负责人周小妮分享说。
周小妮,宜昌市防痨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宜昌市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她撰写的《胸腺五肽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宜昌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优秀奖;她在2022年湖北省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获个人总成绩第一名。从临床出发,引领科研技术创新,再服务临床,做创新型、研究型、复合型医生,是她从医18年来用行动坚守的宗旨。
支气管结核介入治疗技术精进臻善
2023年初,24岁的赵先生饱受咳嗽之苦,在其他医院就诊后,CT检查显示左肺多发感染,左上叶支气管狭窄伴肺组织突变及肺不张,结核待排。考虑到肺结核,转市三医院进一步诊治。来到市三医院后,周小妮带领呼吸内镜中心的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麻硬质气管镜下及冷冻术,左上叶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手术进行后,患者左上叶支气管坏死物较之前明显好转,患者咳嗽及喘累症状大大缓解。
“支气管结核导致的气管、支气管狭窄引起肺不张问题在年轻人群体多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诊疗,会对年轻人的身体造成极大损伤。”周小妮介绍。从2021年底,市三医院已经在周小妮带领的团队下熟练的开展支气管结核介入治疗术,两年来,随着病例情况愈发复杂,对呼吸介入团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周小妮针对不同病情及患者不同的身体素质,开展氩气刀介入术、球囊扩张术、高频电刀、冷冻治疗、微波治疗技术等多样化的治疗技术,将支气管结核介入术打磨得越来越精,患者受益颇多。
2023年来,呼吸内镜中心利用硬质气管支气管镜进行的支气管介入结核治疗手术,已达60余例,市三医院支气管结核的介入治疗水平已达到新的高度。“心胸不分家,呼吸系统的介入,全程是一个高风险的作业,稍微不慎,即有引起体内大出血的风险。硬质气管支气管镜的手术,不仅为手术提供可靠的通气保障,还为紧急应变提供了技术支持。”周小妮说。
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察肺疾真凶
5月17日,张女士因间断胸闷伴盗汗1月有余,苦恼不堪,前来就诊。增强CT提示有双下肺结节灶,部分强化,有炎性病变可能,结核待排。双肺底病灶散在分布,穿刺难度大,风险高。
肺二科联合呼吸内镜中心决定对患者实施传统TBNA术——无超声引导下盲穿。术后成功留取病理标本送检,最终明确诊断,为指导下一步治疗提供了精准的依据。这也是肺二科联合呼吸内镜中心成功开展的首例传统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标志着市三医院呼吸内镜技术又迈向一个新台阶。
“本次穿刺免除病人开胸的痛苦,仅需要常规支气管镜及穿刺针就能开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但该项操作需要精准定位、盲穿,对医生要求较高。”周小妮向记者介绍。
为了成为一名能满足高要求、高标准的医师,周小妮积累很多临床经验。2005年从医,2011年成为一名肺病科医生,开始在肺部专科方向上攻关。为了拓宽临床诊疗思路,熟练掌握专项技术,2014年,她前往武汉同济医院进修,“我在呼吸与危重症内科呼吸内镜室学习最新的诊疗技术,技术要领掌握之后迅速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将技术磨练纯熟,以更轻松的姿态处理疑难杂症。”
胸腔镜下胸膜粘连带烙断术高效救急
2023年4月底,一场特殊的手术在肺病二科病区紧张地进行。19岁的年轻小伙双肺呈典型的蜂窝样分隔,确诊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周小妮带领团队在评估无明显胸膜增厚的情况下予以内科胸腔镜下胸膜粘连带烙断术。
置入内科胸腔镜后,经过反复引流,吸出共计300毫升包裹性胸腔积液,令科室医生捏了一把汗。两个小时后,通过钳夹、氩气电凝等方式,实现粘连带松解百分之八十。最终,小伙压缩的肺实质再次复张,呼吸较前明显畅通。
“结核性胸膜炎,早发现、早引流、早治疗,尽可能实现早期肺复张,否则会留下胸膜明显增厚、肺萎缩、纤维板形成、脓胸等严重后遗症。”周小妮说。
内科胸腔镜下胸膜粘连带烙断术是内镜中心开展的特色技术,开启胸外科微创新阶段。
2021年,市三医院成立肺病科下二级科室——呼吸内镜中心,周小妮成为牵头负责人。呼吸内镜中心将进一步提高专业诊疗能力,完善科系精准治疗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