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一时贪“鲜” 小心惹上“布病”

近年来,羊奶因营养丰富、易于吸收等特点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殊不知,若饮用不当,“补品”也可能变“毒品”。

日前,有报道称,一名6岁女孩因饮用现挤现卖的鲜羊奶后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腿疼得走不动路,经诊断为布鲁菌病。什么是布鲁菌病?又该如何对其防控和治疗?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也被称作“波状热”,是因感染布鲁杆菌而引起的传染病。布病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畜中存在,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可引起人畜共患病,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社会经济损失。

在我国,布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北方的牧区。近年来,广东、广西等南方非牧区也时有布病发生,因此也不可掉以轻心。

春夏是布病发病高峰时期

布鲁杆菌是革兰阴性多形球状杆菌,为胞内生长,且无芽孢形成。羊、牛、猪及犬布鲁杆菌均可引起人类疾病,而毒力最强的要数羊布鲁杆菌。

人群在接触或感染布鲁杆菌后,布鲁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即可进入人体。但是否发病、症状轻重与人体免疫力、菌体数量和毒力相关。若感染布鲁杆菌后人体免疫力强大,战胜了布鲁杆菌则不会发病;若进入人体的布鲁杆菌数量多且毒力强,超过了人体免疫力的战斗力则会引发布病。

布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布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做好防控。

■避免直接接触传染源

除感染人体外,布鲁杆菌也可感染牛、羊、猪、犬等动物而引起动物致病。带病的羊、牛、猪等动物,特别是羊,是引起人类布病的最主要传染源。

普通人群尤其是去牧区的游客尽量避免与家畜接触;而养殖户等职业人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需与家畜直接接触,如饲养、挤奶、剪毛、屠宰、加工皮毛和肉等,此外接触病畜排泄物或分泌物如乳汁、羊水、尿液等也可能感染致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