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蒸蒸日上、身家达30亿、入选胡润富豪榜的43岁的上市企业金莱特董事长田畴,在11月10日突发心肌梗塞告别人世。同日,河南省15岁男生猝死课堂,其父在追思文章中反思自己面对孩子“每天睡眠少、学业压力重、学习太累”,仍用“鼓励”的方式给其加压。
近年来,心脏性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日前,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分会发起“关爱心脏,预防猝死”公众教育项目,记者了解到,我国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而心脏性猝死88%是由心律失常导致。专家表示,一旦诊断为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选择药物、导管介入手术或植入器械来防治心脏性猝死。
我国每分钟
发生1例心脏性猝死
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王景峰教授援引今年8月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心肌梗死患者约250万,心力衰竭患者约450万,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SCD)发病人数超过54万,每天148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极低,欧美发达国家在5%以下,而发生在中国的心脏性猝死能够抢救过来的不足1%,大多数人没等到入院就已经死亡。”
冠心病、心肌病、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都容易发生心脏骤停。有心脏病发作史、家庭成员有过心跳骤停史、心脏骤停幸存者、低射血分数,都是心脏骤停的高危人群。专家提醒,许多看似健康的人群,实际上也存在高危因素。因此,心脏性猝死重在预防。
88%心脏性猝死
由心律失常导致
根据统计,心脏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导致。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超声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以进行血管造影,还可以通过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记录仪来进行连续、准确的检测,及时捕捉到心脏猝死的潜在危险,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就医时间。
心律失常人群中的一个高危人群是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经有过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经历的患者,这样的人群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及早选择和接受有效的疗法。
心跳骤停通常没有症状、不痛不痒,容易被忽视,有时候会出现心跳加快、头晕、晕厥等。尽管空气不流通、晕血等都可能导致上述症状,但专家提醒,假如发生过晕厥,建议都到医生处进行检查。
“另外,如果家族里曾有人不明原因地突然去世,即使还年轻,也建议做一个心电图加彩超的筛查。”王景峰介绍。
植入除颤器
10秒可使心脏恢复节律
王景峰表示,一旦心律失常诊断成立,患者可以选择药物、导管介入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ICD)等方法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目前在我国,患者更能接受药物治疗,对于植入器材疗法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以体内除颤器为例,美国每年的植入量接近24万台,中国只有2000台左右。”据了解,ICD是在前胸锁骨下切开一个小口,电极导线被引导通过静脉血管进入心脏,电极导线被连接到除颤器上,把除颤器植入皮下后,胸部切口将被缝合。除颤器会24小时监控心律,假如心脏突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除颤器通过电极导线会快速识别并发放电击治疗,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整个过程一般仅需10秒左右。“相对来说,ICD的治疗风险较小、过程快的十多二十分钟,慢的一两小时就能完成,植入后并发症风险在5%以下。”
专家表示,植入器械疗法和药物治疗并不矛盾。植入器械后继续坚持服用药物,可以减少发作次数,避免植入器械的用电量过快耗光。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