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从源头防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发布日期:2015-01-16

  壁纸选用不当可能造成人身伤害?2014年下半年,上海市质监局发布的《壁纸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引发消费者强烈关注的同时,相关行业企业也反应强烈。消费者认为,风险预警揭开了壁纸行业中的某些“潜规则”,而相关行业则认为该预警结果明显夸大了增塑剂的危害性。

  事实上,自2009年市质监局推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以来,类似质疑就从未停止过。从早期的节能灯是否存在电磁辐射,到“充电宝”存在安全风险,再到空气净化器、口罩实测值的公布,几乎每份风险预警报告出炉后,都伴随着消费者赞许和相关行业企业的反弹。

  越来越多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被市场需求所催生,但其相关标准却天然滞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便在这一背景下诞生,运用风险管理手段,通过发现机制、评估机制、后处理机制,从源头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事后监管缘何屡遭尴尬

  标准没问题、检测没问题,可产品出口到国外,却仍被对方以部分标准检测不合格而遭退货。从2009年开始,市质监局发现,不少儿童服装企业在履行境外订单时,都不同程度遭遇到类似问题。“从产品质量监管角度,这些产品并无问题。”市质监局仔细研究退货原因后发现,这些儿童服装按中国国标全部达标,但某些小物件却不符合对方国家的安全标准,而这些标准在国内仍是空白。

  如果仍是单纯依赖事后监管,类似尴尬局面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多。质监部门在梳理了一些产品后发现,存在的问题不光是标准滞后,更有不少国内外标准不一致或是行业“潜规则”的情况,还有媒体对一类产品存在安全风险报道后,需监管部门及时回应质疑,消除公众疑惑。像前几年节能灯存在电磁辐射风险就是典型例子,对于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回应。
  
    引入风险管理填补监管空白

  破解事后监管带来尴尬的难题,考验的不仅是质监部门的应对能力,更是整个监管理念的提升。市质监局决定将国际通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入质量监管,对某些产品中影响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危害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和评估。作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的企业,则应当根据这些评估结果,主动提出和实施风险处置措施。

  2009年开始,市质监局首次选择儿童用品和儿童服装开展风险监测,但监测结果并不乐观。在监测的100批次儿童用品中,有86批次发现小零件、包装、标识上存在风险;50批次儿童服装中,100%在拉带绳索安全上存在风险。随后,监测面进一步扩大,选择的是消费者使用频率高,且当前并无任何标准的产品,选择过程全开放,依靠高质量的专题舆情搜索作为基本支持,组织技术专家、媒体、消费者会商决定。
  
    从被动到主动推动质量提升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的推开,让质监部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由“事发后处置”“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监控”转变的同时,也唤起了生产企业、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潜在风险的关注。2013年发布的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口罩等产品安全风险预警,引发公众对于质量管理和产品标准的关注。截至目前,市质监局已实施完成64种产品的风险监测,涉及195项风险因素,采集样品2181批次,共发现640批次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风险。

  质量安全风险看不见、摸不着,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感知风险的第一步,就是调动一切资源,畅通各种信息收集渠道,去看、去听、去想。在商贸高度发达的上海,流通领域的质量问题较其他城市更为集中和突出,目前质监部门风险监测产品来源全部实行买样,通过“角色管理”力求最大限度接近“新产品、新材料、新需求”的消费者体验,通过风险预警方式倒逼企业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对接国际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更让人欣喜的是,在风险预警的推动下,有关部门已启动制订、修订这些产品国家标准。

    (来源:文汇报 作者:刘栋)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