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却无人问津。为解难题,今年申城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探索“1+1+1”医疗机构组合,即社区居民签约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区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签约病人通过家庭医生转诊上级医院。
签约“1+1+1”,居民看病会有哪些不同?市民王阿姨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她提出疑问,“以往签约家庭医生,也有固定转诊的上级医院,此次新政策有何不同?”
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处负责人解释,“1+1+1”医疗机构组合,并不等同于以往的医联体,签约居民可自由选择任意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市级医院,但前往上级医院,则须经家庭医生转诊;如有必要前往未签约医院就诊,也应经家庭医生转诊。负责人举例,一名病人签约新华医院,但因病情需要,亟待到眼耳鼻喉科医院治疗,家庭医生同样可以实现转诊;此外,病人看急诊并不受限。
引导居民社区首诊,签约居民可享受到哪些实惠?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具体政策尚未落地,但可以肯定,签约转诊病人在二、三级医院的诊疗费用将有一定比例减免,基药目录甚至部分目录之外的药物,均可实现长处方、“零差价”优惠。
在即将实施的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中,家庭医生可管理医保费用,手上有预留专家号源等,拥有更多权利,也担负更多责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说,新措施或将使家庭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雇佣关系变为契约关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转型,更多地扮演技术支撑、医疗资源整合平台角色。
专家表示,要让过去缺位的区级医院发挥作用,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家庭医生从“管健康”延伸至“管费用”,医保费用结余有奖励,通过制度设计,鼓励家庭医生利用价格杠杆引导病人逐级转诊;其次,应着重发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特色,让病人放心转诊。
据透露,目前,本市正在全市范围内遴选试点单位,力争每个区县,都至少有1家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试点; 针对家庭医生管理医保费用等相关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开展。预计“1+1+1”组合签约试点,最快将于今年6月推出。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