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时评

为医患矛盾设置一条和平化解的路径
发布日期:2014-03-07

    潮州一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家属纠集100多人押着年轻医生游街;南京口腔医院护士陈星羽遭人殴打瘫痪,只因调整了打人者女儿的住院床位。潮州的辱医事件,因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闹事者当天很快投案自首;南京护士被打,随着知名骨科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温建民出面,施暴的女官员日前已被刑拘——不过,小陈护士已经在床上躺了两个礼拜。

    笼而统之,两件事情都是“医患矛盾”。但细细分析,两者又有着诸多不同。潮州的医生被强制游街,原因是患者喝酒死亡,家属认为医院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救治,人送进急救室,必须活生生地出来,进了太平间的话,医生就是渎职,就是拿了钱不办事,就丧失了基本的人格尊严,可以肆意凌辱,如此方能出口恶气;南京护士被打,原因是家属认为医院临时将男女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不妥,谈不拢便以暴力宣泄不满。而且,由于南京的打人者还身具公职,加上事后有关方面处置不够及时,更引起网络上的诸多议论。

    结合此前种种发生在医院的暴力事件以及善后处置,不难看出医患矛盾这一问题的复杂之处,它涵盖了从挂号到出院的全过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医院的任何一处地方,都似乎暗藏了“危机”,只要一点火星,就可能引燃在此间飘荡的负面情绪。口角、斗殴乃至持刀相向,暴力的等级也很难找到靠谱的系数,几乎就在掷骰子,这次被骂,下次可能就会被捅——一切全看医生今天的运气如何。在如此压力之下,无怪乎有医者要发出悲鸣:如果你们有女儿,会舍得让她将来当护士吗?更不用说,被暴力夺去生命的医生,哪一个不是多年苦读寒窗,在父母期望中长大的高材生?

    其实,进入医院之时,病人与家属无非想要求得救治、恢复健康,没人愿意最后与医院闹翻。按说看病这种事,非专业人士只能听从医生的吩咐,即所谓的 “遵医嘱”,该吃药的吃药,该打针的打针,该手术的手术。而这个诊治的过程,首先需要患者对医疗体系的信任,其次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两者互相配合的话,重获健康的患者感激医生,医生则收获赞誉的口碑,如此便形成良性循环——即便患者病重不治,那么家属也能尊重“命数”,也少不了对悉心戮力的医生道声谢。若对救治方案及效果存疑,可向值得信赖的第三方提请审查,由专业机构检视患者及家属的诉请是否合理、医生是否有诊断失误之处,裁决结果公正而使人信服;如果这都不能平息争端,那么还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相关纠纷。在以上理想的医患互动之中,自然不会出现暴力因素。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在今天的医疗体系中,与理想状况不合的地方太多。患者还没到医院,便已考虑该送医生多少“红包”为妥,拿到了方子,又怀疑医生医生多开了几瓶药、安排了不必要的检查;一旦没有药到病除,脾气差点的便要拿医生出气;假如不幸死亡,家属更加不依不饶。而医生呢?辛辛苦苦读医科,先从住院医生干起,薪水低就不提了,病人塞“红包”,拿吧,对不起希波克拉底誓言;不拿吧,病人说不定以为嫌少——何况自己的收入确实不高。而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生来说,一天要诊治的病人不知几何,对每个人都春风拂面,难啊。

    当医护人员受到各种伤害成为医患矛盾的必然结果时,我们必须探究是什么原因为此设定了演化路径。处置医院里的暴力事件,或可依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为治安或刑事事件——即便如南京护士被打一事,可能有外力因素干扰,但还是让施暴者受到了惩处,过于纠缠当事人身份,其实与解决医患矛盾这一大命题不太相干;真正需要厘清的,乃是对于医疗体制当前表现出来的“系统性征状”进行剖析,找出病灶所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下次可能就是肚子痛,于医患矛盾而言,难免一次又一次走入以暴力终结恩怨的老路。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郁潇亮)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