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时评

不必闻“添”色变 遵纪守法就好
发布日期:2014-04-01

  天气渐渐热了,又到了吃冷饮的黄金季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手拿雪糕、棒冰的路人。然而,说件你可能没注意的事:仔细端详一下包装纸上的配料表。你可能吓一跳,配料中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你看不懂的化学名称。这些东西的名称叫“食品添加剂”,在一根冷饮里,往往少的有六七种,多则超过20种。食品添加剂是否是“洪水猛兽”,你肯定要问,这样的冷饮能吃吗?

  到超市,随手买了一只某品牌的香草口味火炬冰淇淋。翻过包装,看配料表。有乳化剂322、471和476,增稠剂466、415和410,膨松剂500ii,食用香精等。而旁边的一根巧乐兹“经典巧脆棒”雪糕,包装纸配料表上内容还要多:乳化剂、食用香精、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膨松剂、着色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解释添加剂的作用,以冷饮为例最合适。冷饮是什么?是一种按照特殊工艺要求制作的甜点。这种说法挺贴切。而且,和许多食品不同,冷饮是由多种食品原料混合而成的。如果你爱吃冷饮,会发现一般的冷饮里总少不了几样东西:水、油、奶制品和糖。

  可是,众所周知,水和油是不相容的。单纯把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没办法做出雪糕、做出冰淇淋来。这个时候,乳化剂和增稠剂、稳定剂就派上用场了。又比如香精的使用,是因为奶制品在冷冻条件下会散发出难闻的腥味,香精有助于掩盖这种腥味。看来,为了好看、好闻、好吃,食品添加剂才应运而生。重点在于严格遵守国家的标准。

  在技术上确有必要,而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这是监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所以,苏丹红不是添加剂,“瘦肉精”不是添加剂,三聚氰胺不是添加剂。当然“证明安全可靠”是个会变化的概念,添加剂毕竟是化学物质,理论上讲用得越少越好。

  日前,随食药监工作人员在浦江镇检查,每家正规餐馆都必备一样东西,叫做“添加剂日用量记录簿”,店里用来发馒头的泡打粉、小苏打,每天用了多少,谁负责拿的,都要一字不差、一笔不漏。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食品工业。对这样东西,不必闻“添”色变,只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就行。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杰)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