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时评

让医疗操作规范契合“公众关切”
发布日期:2017-03-23
    一段“受伤男子在医院等待近2小时无人抢救”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有人称一男子因无有效证件而无法挂号,流血等待2小时无人搭理。该医院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该男子为精神病患者,他把自己脖子割伤后被送到医院,医生在其到达医院的4分半钟左右就对其伤口进行包扎处理,并非“等了2个小时没人管”。(3月22日《北京青年报》)
 
    梳理这起事件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无论医生的操作还是网友的关切,都不存在明显过错。就医生而言,在患者到达医院的4分半钟,就对他的伤口进行了包扎处理,此后又请多名外科医生会诊,大约一小时后,医生将该男子推进手术室进行伤口缝合。这些操作有医院的监控视频为证,医生不仅按照操作规程诊疗,而且可以自证清白。
 
    网友的关切也同样可以理解。因为在患者等待会诊期间,他确实被放置在抢救室门口约一个小时左右,身边没有家属和医务人员,由于伤口尚未缝合且血迹可辨,“没人管”就成了一种合理猜测,只不过网友在上传相关视频时语气有些夸大,且将猜测当成了事实。但总体而言,网友的反应不存在太大瑕疵,医院和医生应给予包容。
 
    这起事件触及医疗系统的一个共性问题。从医生的角度看,医疗操作有严格的规范,只要医生不违反规范,他就不应该受到指责。但符合规范的医疗操作,有时却经受不起严厉目光的审视。譬如,有时患者腹痛难忍,医生却不能镇痛,孩子发烧搞得家长火急火燎,医生却不给予退烧,从医疗规范上看,镇痛和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很多时候,医生这样处理不仅合理,而且必须。但公众的视角不同,公众不了解医疗操作规程,更缺乏对医学的深入了解,医生眼中的正常医疗行为,在公众眼中可能就极不正常,这起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说明在医疗操作规程与“公众关切”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处理不好就会变成误解甚至冲突,这是医患纠纷产生的一大根源,有太多的医患纠纷,正是因为双方对同一医疗行为存在不同解读所致。
 
    在制定医疗操作规程时,当然应该以最有利于诊疗为目的,似乎没必要把治疗过程搞得很“好看”。然而,在医患关系复杂敏感的当下,医疗操作理应兼顾他人观感,尤其对其中的“误解风险点”,则更应加以修改和完善,不能改变的,则应通过其他人性化的方式加以弥补,如此方能让医疗操作与“公众关切”形成契合,减少因误解导致的医患纠纷。
 
    (来源:健康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