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学家找到膀胱癌复发元凶
发布日期:2014-08-22
膀胱癌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虽不如肝癌、胰腺癌和肺癌,但居高不下的复发与转移率却始终困扰着医学界,也由此导致这一疾病的预后效果不理想。昨天(8月20日),市十医院宣布,该院泌尿科郑军华教授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刘秀萍教授合作领衔的团队,在膀胱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肿瘤细胞的“特别通行证”——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一旦具有抑制作用的基因表达减少或缺失,膀胱癌细胞便能够轻松突破基底膜的限制四处“逃窜”。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肿瘤靶向》上。
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一种称为PPM1A的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十分常见,但有部分患者该基因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而恰恰是这部分患者,最终都出现了复发和浸润转移,由此可见PPM1A基因在膀胱癌的发展与转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这意味着,一旦PPM1A基因表达减少或缺失,上皮间充质转化基因就会激活,原本受限于膀胱基底膜的肿瘤细胞就会摇身一变成为间充质细胞,进而顺利地穿过基底膜封锁向深部组织蔓延。
这一发现,对于膀胱癌的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下一步研究人员将深入探索调节PPM1A基因表达的上游分子机制,一旦相关调节机制完全清楚明了之后,早期预测并评价膀胱癌复发与转移的风险就成为可能。对于易复发与转移的患者,可以及早予以个性化的治疗和干预。
(来源:劳动报 作者: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