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疾病大全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理介绍
发布日期:2015-01-23

    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每公升血液,含150x10^9,若降至50x10^9(9次方),身体遇到一些碰撞便容易瘀黑;若降至10x10^9,皮下便容易出血,情况非常严重。

  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是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血小板低的成因有:

  1、体内生产血小板不足,如骨髓出现问题,病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导致骨髓损坏,血癌(白血病)或其他癌症等;

  2、血小板消耗得太快,如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症,一般最常见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过低的一般症状是皮下及黏膜部位如鼻、口腔牙齿容易流血,而关节内出血会导致关节肿胀。血小板过低的情况可通过验血验出,若病人于短时间内病情恶化致死,有可能是血癌所致。若及时发现,则可提供适当的治疗,病况或不至于恶化。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rn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而引起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85%以上病例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TP)。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部分可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即成为伊文氏(Evans)综合征。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涉及的病种相当多。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 Evans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各种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病因及发病机理: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外周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被阐明,多认为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

  目前认为该病是由于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寿命缩短,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巨核细胞变性、幼稚化,因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病为后天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方面的研究表明,能够导致急性ITP的病因有风疹、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活病毒注射等。近年实验已证实某些病毒,如水痘病毒可为急性ITP病因。

  慢性ITP病因仍未明。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渐有进展,现认为急性ITP是由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与病毒(抗原)有关的抗体,而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并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或者是抗病毒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表面所致。

  慢性ITP的发病机制是主要由脾脏产生的抗血小板抗体IgG(PAIgG)先通过其Fab片段与血小板膜上的相关抗原特异性结合,暴露出Fc片段,并与巨嗜细胞的Fc受体结合,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破坏;另外,免疫复合物(CIC)通过其IgG分子上Fc片段与血小板上Fc受体结合,并激活补体C3,使C3固定于血小板上,最终被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细胞免疫在本病的作用尚不清楚,已知辅助性及抑制性T细胞比例失调,TA细胞功能缺陷。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是脾、肝及骨髓。

    (来源:39健康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