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女性

走出乳腺癌诊疗误区
发布日期:2013-10-31

  金秋十月,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粉红丝带月”。多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的癌症发病率中排名首位。与此同时,诸多乳腺癌的诊疗误区,也时常让患者误入歧途。在此,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柳光宇副教授将为大家拨开云雾,指点迷津,顺利走出乳腺癌诊疗的误区。

  诊断误区:乳房出现肿块是乳腺癌唯一的早期信号。

  走出误区:B超和钼钯是乳癌早期“侦查兵”。

  许多女性认为,只有乳房中出现肿块才是乳腺癌侵袭的唯一“证据”。专家表示,在自检过程中,女性朋友除了自摸关注乳房内是否有肿块之外,也要注意其他乳房特征的变化。一旦出现非哺乳期乳头有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和上肢水肿;乳腺外形改变,甚至出现水肿、变色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去专业医院就诊。

  目前,B超检查和乳房钼靶X线摄影是主要的两种检查利器。B超检查更适宜于年轻女性乳腺癌早期筛查。由于年轻女性乳腺结构较为致密,相比钼钯X线摄影,B超检查能够更清楚地发现那些因腺体致密而难以发现的小肿块、小结节,以及分辨是囊性的还是实质性的肿块。乳房钼靶X线摄影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高端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可检出85%—90%的乳腺癌。

  专家建议,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可以每年定期进行一次乳房钼钯检查。高危人群可以半年进行一次相关检查。

  治疗误区:三苯氧胺极易引发子宫内膜癌。

  走出误区:坚持内分泌治疗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乳腺癌综合治疗手段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内分泌治疗作为手术后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尤其反应较高的阳性患者,能较长时间地抑制肿瘤细胞,减少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目前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和芳香化酶抑制剂两类。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患者对于三苯氧胺的内分泌治疗有着某些误区。患者认为,长时间服用三苯氧胺将会出现子宫内膜增厚的副作用,进而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其实,三苯氧胺的内分泌治疗在预防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正作用远远大于子宫内膜增厚、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了安全起见,一旦患者在接受三苯氧胺治疗时,出现阴道流血、白带有臭味等情况,应该及时去妇科进行相关检查。此外,乳腺癌患者不要频繁去做妇科B超检查,一般而言,一年只需做一次即可。

  总之,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型的肿瘤,它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相关代谢水平密不可分,所以内分泌治疗对于术后乳腺癌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比没有接受此项治疗的患者,可以相对降低复发风险达20%—30%。

    (来源: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