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因根源着手,为病人彻底解除病痛,是医生行医治病的理想状态,而现实却是绝大多数疾病都不可能达到。乳腺癌就是多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作用形成的疾病,病因涉及遗传易感性、内分泌水平、肥胖、孕产史及哺乳史等,确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故而,既往针对癌肿“赶尽杀绝”的治疗手段难免伤及无辜的正常组织细胞,阻碍治疗的进一步推进。
众多相关的病因因素中,内分泌失调是人力可以干预且有望改变及逆转的。美国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14第三版《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建议首选内分泌治疗。这里的“激素”是指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ER、PR阳性说明乳腺癌是激素依赖型的,对雌激素敏感,高雌激素水平可能促进生长,去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反之则会提高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的概率,要使用抑制雌激素的药物。
术后5年都是乳腺癌复发的高峰期,《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推荐: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接受至少5年的标准内分泌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镇宙教授回顾,2005年之前国内对内分泌治疗了解不多,运用很少,只占乳腺癌患者的5%。如今大家对内分泌治疗的认知越来越全面。如果检测结果受体为阳性,辅助治疗不一定要化疗,可以直接用内分泌治疗。手术以后发现有转移的病人,先检测转移灶有没有受体,受体是阳性还是阴性,如果发现受体是阳性的,还是推荐内分泌治疗,毕竟内分泌治疗毒副作用比较少,病人生活质量比较高。很多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后能取得比较好的缓解。另外,假如内分泌治疗的效果不佳,再用化疗也来得及。
化疗药物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和加快它的死亡来对抗肿瘤;与此同时,体内一些更新换代很快的好细胞,比如骨髓造血细胞、胃肠道细胞,还有皮肤表层的细胞等,也可能被错误攻击。也就是说,化疗药物是“好坏不分”的。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几乎所有病人都会出现种类不同、程度不一的副作用,比如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与化疗相比,内分泌的副作用相对就少得多。
沈镇宙教授指出,对于绝经前和绝经后的患者,适合的内分泌药物是不同的。绝经前的患者推荐用三苯氧胺这类内分泌药物,它的副作用主要是可能会引起血栓、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增厚等妇科疾病。但这并不可怕,因为发生率比较低,即使发生,容易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基本对生存没有影响。对于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可能更好,但是它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所以要考虑选择引起骨质疏松风险较低的药物,如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雄激素样结构,更有利于维持骨密度,控制血脂水平。使用内分泌治疗的患者要关注自己的骨健康,注意饮食,多锻炼,定期做骨密度检测。相较于乳腺癌而言,这些副作用的危害都是很小的。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章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