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孕妈妈管理好血糖
发布日期:2016-10-26
随着二胎政策放开,不少家庭纷纷将“生二宝”提上日程,高龄孕妇人数随之增加,高龄妊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头胎就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怀二胎时患病的几率会更高。那么,准妈妈该如何应对妊娠期糖尿病呢?
不重视,母婴都受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首次诊断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约占妊娠女性的2%-8%。很多准妈妈认为,妊娠期血糖高不用担心,生完孩子血糖就正常了,其实不然,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血糖控制不当会给母婴双方都带来很大影响,应尽早进行诊断和必要治疗,准妈妈也应学会自我管理。
妊娠期间,母体会发生一系列有利于母胎交换和胎儿生长发育的代谢变化。孕妇体内的胎盘泌乳素、孕酮、雌激素等抗胰岛素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为了维持正常糖代谢,胰岛素分泌量的反应性增高,孕晚期母体胰岛素的分泌量是孕前的3-4倍,而胰岛β细胞储备不足的孕妇则因不能代偿这种生理变化而可能发生糖耐量异常。
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妥善处理的GDM,可引起多种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对胎儿而言,孕妇高血糖可透过胎盘,导致胎儿高血糖,继发高胰岛素血症,增加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同时,影响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导致胎儿肺成熟延迟;另外,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胎盘早剥等发生率均会增加。对孕妇而言,GDM会增加先兆子痫、难产及以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早期筛查、诊断很重要
所有妊娠女性应在孕24-28周进行75克葡萄糖OGTT筛查,以便能有充分时间对血糖异常者进行治疗。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在首次产检时即进行孕前糖尿病筛查,必要时重复筛查。
以下几类高危人群应引起重视:既往有流产、胎死宫内、畸胎、巨大儿、新生儿不明原因死亡史等;肥胖(体重指数≥24);既往有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反复霉菌性阴道炎史;孕期间断两次发现糖尿;年龄≥30岁;妊娠次数≥3次。
日常,孕妈妈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见表1、表2)。
孕期注重综合健康管理
对GDM的管理,原则上采用以饮食控制为主,适量运动、密切监测,必要时与药物治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饮食管理。维持孕产妇体重的合理增长,保证母体的营养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用一切手段使血糖保持平稳,不出现低血糖、高血糖以及酮症,配合临床治疗,防治各种糖尿病并发症。
每日坚持饮食“三步曲”。第一步,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首先,计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其次,根据实际体重估算体型,理想体重±10%之间为正常;肥胖:大于理想体重20%以上;小于理想体重20%以上为消瘦。然后,根据体型确定能量系数,一般控制在30-38千卡/千克,每日饮食总热量=理想体重×能量系数。
第二步:计算每日所需食物交换份,食物份数=总热量÷90。
第三步:合理分配一日三餐,一日三餐最常见的分配方案是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午、晚各占1/3的热量。还要确认三大营养素的分配比例,蛋白质占15%-20%,脂肪<30%,碳水化合物占50%-60%。
运动管理。评估运动指证,排除不能运动的原因,运动时间宜在进餐后1小时,每次30-40分钟,防止低血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头晕头痛、憋气、胸痛等症状应立即终止运动,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因潜在致畸作用,并可能引起新生儿持续性低血糖等,一般在妊娠后不宜使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可以安全用于妊娠期控制血糖的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仍不能达标者,就应考虑应用胰岛素。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