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多疑是很常见的心理变化。即便一件小事,也能让老人琢磨、猜忌很久。比如,儿女因为很累不想说话,老人就可能误解为不给自己好脸色;小夫妻回屋讨论事情,老人就觉得有事瞒着自己,或者是在说自己不好。这种“疑心病”不仅折磨着自己,也严重影响家庭和睦。
小勇和老婆为了尽孝心,把丈母娘接到城里一起住。原本相处很融洽,可一段时间后,小勇觉得丈母娘好像得了疑心病。她老是向小夫妻告状说保姆偷了她的钱,他俩信以为真,就找借口把保姆辞退。可后来换了几个保姆,老人还是说保姆经常偷东西。小勇夫妻觉得不对,暗自观察发现,保姆其实很规矩。
一个月前,丈母娘又闹着要回家,非说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伴有外遇,再不回去就要被抛弃了。小勇只好把老丈人也请来同住。后来,丈母娘得知老同事被检查出患有胰腺癌,第二天就觉得肚子不舒服,非要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她很健康,但她还是怀疑自己生了病,每天精神恍惚。这种状态让小勇两口子很担忧,老丈人也很无奈:“她以前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人,怎么一上了年岁就变得疑神疑鬼?”其实,老人患上“疑心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理衰退带来心理不安。年纪大了,老人视力、听力衰退,对事物的判断力下降,容易凭主观猜测。老人感到身体状况出现衰退时,会产生心理恐慌。此外,一些与衰老有关的器质性疾病(如脑血管病)也会诱发多疑,比如记性明显下降可能是痴呆的前兆,经常有被偷、被害或得病的幻想,可能是精神障碍的征兆。
第二,人际圈缩小造成“无价值感”。老人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主题从事业转为家庭,都可能伤害自尊心,并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人际圈缩小,一方面造成老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度降低,家庭以外的生活仿佛都是陌生的,可能催生过度的自我保护;另一方面,老人天天围着锅碗瓢盆转,容易感觉自己“没用了”,独自闭塞在家,海阔天空地幻想,进而开始多疑。
第三,过度自我关注导致心理失调。有些人个性太过固执、过度关注自我,走向心理失调的边缘。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容易怀疑别人的行为是针对自己;太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就容易出现疑病症。
多疑是老年生活的“绊脚石”。要想搬走这块石头,需要老人自己调整心态,更需要家人像关爱孩子一样,悉心引导和关爱老人。对老人来说,首先,身体和心理都要动起来。有些老人很注意锻炼身体,运动对情绪、精神状态都有好处。除此之外还要多参加社会活动,与人交流是一种“心理运动”,很多问题在交流中自然就过去了。其次,别太计较输赢,少一点得失心,最好少参加打牌、打麻将等活动。
家人要理解老人因为年龄大而产生的一些多疑情绪,不妨把老人当孩子哄。对待多疑老人要开诚布公,做个耐心的倾听者,多听老人讲讲自己的烦恼,再把老人疑心的地方说清楚。制造机会让老人接触外界事物,发展一些从前因为工作忙而没法实现的兴趣爱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老人的生活有了新内容、新的社会关系,注意力就会从那些“疑点重重”的事情上转移走。如果和过去相比,老人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减退、幻觉、过度多疑等,最好去医院检查。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王小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