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由性接触而传染的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其次为支原体,其它病原体还包括阴道滴虫、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阴道嗜血杆菌及包皮杆菌等。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传染源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女性无症状病原体携带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包括:
1)性接触传染:与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性接触,可导致传染。性关系紊乱,开始性生活年龄过早,不用避孕套,不用宫颈帽等,可使发病率升高。
2)母一婴传染:母亲为病原体感染者,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发生眼部、咽喉、阴部感染,甚至可引起肺炎。
3)间接传染:通过衣物、用具等可导致传染,尤其多见于儿童。未经严格消毒的妇产科检查器械,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4)自体传染:通过手或污染物可使病原体从生殖道接种到眼睛或咽喉。
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症状
1、潜伏期:1-4周。
2、起病不如淋病急,症状拖延,时轻时重,但比淋病轻。约50%的病人有尿痛、尿道痒等症状。初诊时很易被漏诊。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症更轻,无尿痛或轻微尿痛,可出现少量分泌物。有时宫颈也有炎症或糜烂,宫颈分泌物中有多数分叶型白细胞(高倍镜下每视野超过10个)。
3、尿道分泌物少,稀薄,粘液性或粘膜脓性。较长时间不排尿(如晨起)尿道外口可溢出少量稀薄分泌物。有时仅表现为晨起痂膜封住尿道口或污染内裤。检查时,需由后向前按挤前尿道才可能有少许分泌物由尿道口溢出。有时病人有症状无分泌物,也可无症状而有分泌物。
4、常与淋病同时感染。前者先出现淋病症状,经抗淋病治疗后,淋球菌被青霉素杀死,而衣原体、支原体依然存在。在感染1-3周后发病。临床上很易被误认为淋病未治愈或复发。
5、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并发症(1%)。如急性附睾炎、前列腺炎、结肠炎、咽炎。女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前庭大腺炎、阴道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异位妊娠、不育等。
6、新生儿通过感染的产道、生后3-13d可发生眼结膜炎,眼部有粘液脓性分泌物,也可无分泌物。但多不侵犯角膜。出生后2-3周可发生肺炎。症状不断加重,呼吸急促为其特点,但不发热。其中半数患儿有眼结膜炎。
7、极少数病人可伴发Reifer综合征:尿道炎、关节炎、角膜炎、结合膜炎及皮疹。
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
应针对病原体治疗,如条件不允许,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本病治疗时所需的疗程较长。
(一)治疗
目前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已有不少菌株产生耐药。新一代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不但对衣原体、支原体有效,对淋球菌也高度敏感。
(二)判断治愈标准
治疗结束一周应随访复查。治愈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1周以上,尿道无分泌物,或分泌物中白红胞≤4个/100倍显微镜。
2、尿液澄清,沉渣镜检阴性。
3、尿道(宫颈)标本衣原体、支原体检查阴性(有条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