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心理

精神官能症的认识
发布日期:2016-08-26
    精神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精神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中医认为精神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重度症状表现,是事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外因多因长期持久有强烈精神刺激,如家庭纠纷、恋爱挫折、事业失败或人际关系紧张,持久的脑力、体力劳动,睡眠不足 ,内因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只有在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在加上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高级神经中枢过分紧张,因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中医书籍中早有记载。如《如枢》中写道:"心术惕思虑由伤神,伤神则恐惧自失……","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意乱,四肢不举","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又如《素身》中写道:"喜伤心",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胆"。这些描述表明中医对精神官能症发病的精神因素的重视,而且把人的情绪变化分为怒、喜、思、悲、恐、忧、惊,称为"七情",同时又注重情志活动与脏腑的关系,把这些不同的情绪变化,与肝、心、脾、肺、肾、胆密切联系起来。肝心脾肺肾等脏器的功能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症状。这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精神因素不仅可以引起精神官能症,也可造成脏腑的一些变化;反过来,脏腑的变化,同样可引发精神症状。如《灵枢》中写道:"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此外,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都能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精神官能症。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对于神经衰弱的认识是很精辟的。早在2000年前,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对本病的主证一失眠有明确地论述,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人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提出了失眠等精神官能症的主证,是阴阳失调所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是首要原因,拥有了一个优质的睡眠,使紧张和疲劳得到恢复,许多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也都会随之减弱。中医治疗精神官能症失眠,有时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如中药马莱眠取得了满意的临床调治效果。
 
    (来源:百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