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意外伤害已成为全球14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死因,特别是在无人看管的假期,更是儿童烧烫伤和煤气中毒等意外情况的多发期。如何在假期让孩子远离危险,家长该怎么做?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孩子:玩起来就忘了安全
春节已过,家长们又要上班了,可孩子们的假期还没有结束,这段空当期家长难免会因工作和家庭两方面忙得焦头烂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忽视孩子的安全问题。
“不进娱乐性游戏场所,不跟陌生人讲话,放鞭炮注意安全……”讲起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经十一路小学10岁的明明张口就来。但一跟小朋友们玩起来,这些安全常识他却经常顾不上,特别是过年放鞭炮的时候,孩子们拿着小鞭炮相互丢着玩,明明裤子上都烧出了几个洞。
“出去玩就图个高兴,如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谁还愿意玩。”14岁的董磊说,虽然假期前老师提醒过注意安全,家长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唠叨,但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董磊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不需要再像小孩子一样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了,如果玩得太小心很容易被同伴笑话,成了大家嘴里的胆小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淡薄。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因为年龄小,家长特别注意他们的行踪和安全,而且他们能把各项注意事项牢记在心,安全意识比较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胆子大,追求刺激和冒险,而家长也认为他们已经长大,放松了对他们的管制。不过,从一些少年儿童意外事件中不难发现,与一些幼小的孩子相比,年龄稍长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因为忽视安全问题而成为意外事故的受害者。
家长:最担心交通事故和网络诱惑
与孩子们玩得无所顾忌不同,安全可是家长和学校最为关注的事情。记者了解到,放假前很多学校都专门印制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以提醒家长在各方面提高安全意识,保障孩子的假期安全。不过,这仍不能让老师们心里踏实,一位小学班主任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而且逆反心理强,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容易轻视问题,过度自信,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在假期里,老师们最怕自己班里的孩子出乱子。
汇文实验学校校长王远西说,学校现在十分重视学生安全自救训练,并结合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天天讲。但学生放假出了校门,老师就鞭长莫及了,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管教。而不少家长忙于工作,没空照顾孩子,要么安排孩子上辅导班,要么就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即使有的让老人帮忙照看,由于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一点儿注意不到就容易出问题。
寒假中“孩子该去哪儿”成了许多家长困惑的问题。在企业工作的李丽,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交通安全。每天上班前,她总要再三叮嘱孩子:过马路多向两边看看,遵守红绿灯规则,不要在马路上打闹。话是说了不少,可她总怕儿子不听话,上班时总想着给儿子打电话,只有听到儿子的声音她才觉得心里踏实。
自己开书店的王女士说,她儿子喜欢上网,现在网络上的东西良莠不齐,成年人都难以抵挡其诱惑,何况一个小学生。她担心儿子在网络上学一些不好的东西,或者沉溺于网络游戏。但不让孩子上网,让孩子干什么呢?看电视,对视力不好;出去玩,不安全。最后,她还是“妥协”,让孩子在家上网,按她的话说,“这样起码能把孩子圈住。”
专家:教育孩子学会自救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孩子过一个平安假期,放假前市教育局专门给学校下发通知,要求学校对学生普遍进行一次以预防交通、火灾、食物中毒、触电、传染病、燃放烟花爆竹及冰上安全事故和非法传销及防止被盗、被抢、被诈骗案件发生的安全专题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和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但学生假期安全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们的细心呵护和管教。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平安度假呢?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在告诫孩子们假期注意安全的同时,教会他们避险和自救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资料显示,中小学生在遇到异常情况时的应付能力和自救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但通过教育和训练,大部分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假期到了,孩子有更多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家长可以把安全知识、防护知识及自救技巧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避险意识,并学会在遇险时冷静应对,及时求助与自救。
专家指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外出游玩最好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尽量不要外露,不要轻易带过多的现金;尽量避免在深夜人少的时候独自外出,不要独自滞留在外或行走在偏僻、阴暗处;女孩子外出不要轻信他人花言巧语,或随便跟陌生男性、不熟悉的男性外出;尽量避免深夜不归或晚归;外出时一旦遇险,一定要快速及时地向周围群众求救,并及时拨打110报警。
除了这些问题,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上网安全。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孩子们对上网也日渐熟悉,但是学生的上网安全意识还相当薄弱。特别是在一些黑网吧上网,由于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监管,再加上黑网吧混乱的管理,有可能使孩子接触到互联网上的不良内容,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行踪,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时刻注意孩子的上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