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就是静坐屏除杂念,在思想安静、意念集中的基础上出现的清醒,保持意念专一,轻松舒适的一种练功境界。入静也称虚静,如《性命圭旨》上说;“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
入静与佛家功法的“入定”相类似。“入定”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的禅定状态,即“入于禅定”,故也称禅定。定就是要求将散乱之心念,通过一定的功法,集定于一处。
入静是修炼过程中逐渐达到一种思想宁静,意念集中,轻松舒适,头脑有序化的境界。入静状态即不同于正常清醒状态,亦不同于睡眠状态,更不是万念俱息,寂然无物,因为它还保持着炼功的意念活动。它不可能是所谓万念俱息,寂然无物;更不可能是熟睡的“呆定”。因为它还保持着练功的意念。对练功者来说:如果在练功过程中,练功的意念都没有了,就会象失去了舵,以至在恍惚的情况下出现偏差,这是需要注意的。一般来说,入静是在掌握练功的质量比较好的情况下出现的,是通过练功实践得来的。它是在有意识的锻炼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心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