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东方网首页栏目

沪科学家首次发现奥秘为治疗截瘫老年痴呆等提供新希望
发布日期:2015-05-24

    身患帕金森氏综合征的拳王阿里,因颈椎骨折而高位截瘫的体操名将桑兰……他们疾病的共同点,是神经系统的细胞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坏死。上海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神经细胞或可“重生”、恢复功能,为治疗截瘫、脑中风、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综合征等顽疾提高了新的可能。

  5月22日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正式发布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干细胞临床医学转化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再生医学系孙毅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这一研究首次发现了室管膜静息态神经干细胞,并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技术,揭示了神经干细胞被激活的信号途径。

  据介绍,人体内的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一样属于永久细胞,即不可再生细胞;因此,神经细胞死亡所导致的疾病对人体损害不可逆转,目前的治疗手段只能延缓疾病进展,或恢复尚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功能。仅我国,每年由于大脑和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大小便失禁、失语等后遗症者,就达到300余万人。

  为了攻克神经细胞不可再生这个世界性难题,国际前沿科学家纷纷投身到神经干细胞的研究。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潜能和自更新能力的母细胞,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但过去的研究表明,成体神经干细胞主要存在于脑内两个狭小的区域——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且数量非常稀少,识别、解析其分子特征及分化谱系困难重重。更令人遗憾的是,通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干细胞,虽然接收到损伤信号后开始激活,但往往朝着胶质细胞的方向分化,形成瘢痕,也即堵住了本来可以恢复的通道,而不是朝着具有神经传导功能的神经元分化,这就好似一根电线不“导电”,造成神经损伤性疾病难以痊愈。

  孙毅教授团队经过5年潜心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突破。首先,发现在第4脑室的室管膜区域、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脊髓中间管膜上,也存在丰富的神经干细胞;其次,创新性地采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技术和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技术,使神经干细胞的检测能精细到单个细胞水平;最激动人心的,则是经过对成年小鼠的研究,揭示了室管膜区静息态神经干细胞、激活态神经干细胞及不同分化阶段神经细胞的表达谱特征,解析了神经干细胞激活的信号途径,发现了参与静息态神经干细胞激活的奥秘。而在对猴子等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再次验证了激活静息态神经干细胞并予以相应手段的干预,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谱系分化和迁移。孙毅说:“通过生物材料植入手术,可能重新激活这些细胞的再生长功能,最终接通‘电路’,恢复神经功能。”

  新研究不但拓展了人们对运用干细胞修复神经细胞的认识,而且找到了激活静息态神经干细胞的途径,它将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使神经干细胞朝着神经元的方向分化,为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神经损伤等提供了新方向。下一步的临床实验最快年底将于同济医院展开。“尽管临床转化之路还很漫长,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孙毅说。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孙刚孔)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