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想到寒假就想到了玩,无休止的玩和追剧!然后就是开学前一周的通宵达旦恶补作业。最后就是拒绝上学,可惜当时没有“寒假综合征”的说法,否则很多人都会被贴上心里问题的标签了。
现在到了寒假,孩子看起来是放松了,实际上大人紧张了,要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还要注意孩子安全,要管孩子看电视,又要管孩子如何运动。关键是孩子还不服气,觉得我放假了,就应该放松,早上不起,晚上不睡,看电视没节制是一个特别明显的现状,这一点到和我当年没有什么变化,自然很多孩子被“寒假综合征”光顾了!
寒假综合征:并非疾病,是孩子在长假后,精神状态由紧张到松驰,再由松驰到紧张,身心所出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人体免疫力系统紊乱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学习效率很低,厌学,心情烦躁、精力难以集中、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甚至身心乏力,并有头疼、胃口不佳、失眠、瞌睡等种种不适。
我们的身体喜欢规律,我们的心理喜欢稳定,任何习惯的破坏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冲击。其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寒假没有让孩子快乐多少,孩子变得更爱发脾气,坏行为多起来了,父母也不是吼就是叫的!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打破了孩子的日常习惯,他突然放松下来,反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防止寒假综合征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寒假开始就制定合理的规则来帮助孩子过一个合理而有意义的寒假。
孩子在学校有约定俗成的上课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可一旦放假回家,好像什么形儿都没有,因为毫无规范可以遵守,他不知道到底要如何做了!很多家长最头痛的就是孩子无节制的看电视,玩电脑,所以此时有一套可行的行为准则就及其重要了。
寒假行为准则制定包括:
1、生活规范2、娱乐规范3、学习规范4、有清楚的奖惩制度
2、学习时间:参照学校时间安排,只是下午有一个大游戏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我们一起做家庭游戏(游戏为提前一周准备好的有单独的游戏计划,刚刚执行的家庭可以在家庭时间寻求孩子的意愿,然后做一游戏轮,指针转到哪里就玩那个游戏)。
3、家务时间:17:00开始一个扫地,一个拖地,我负责监督。
4、19:00特殊时间,这个时间段我们会聊天,或者丫爸爸带他们做肢体游戏,我和小满满在旁边加油。
在我们家所有的奖励都是陪伴读书,惩罚是在完不成作业的时候由当事人念故事给别人听。不能算一个完善的规则,只能算作是日常行为习惯。因为孩子小规矩比较容易遵守。
一般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规则必须明确清晰,奖惩制度也必须是可以执行的。而且惩罚和奖励都需要及时进行,才能让规则成为习惯。
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因为寒假面临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对于小点的孩子跟他们一起了解习俗和尊重习俗就比较重要,所以这一块可以多读一些绘本和故事,比较典型的有《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斗年兽》等。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们要注意他的社交技巧的培养,走亲访友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带孩子走亲戚之前要事先告诉孩子,我们准备去哪里,去多久,会遇到什么人,如何面对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大年初一要求爸爸妈妈从老家赶回来陪他一起学习,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想要回家学习,只是在和各位堂兄弟接触的时候受到了伤害,又不知道怎么和父母说,就想到了学习的借口。
第二年的时候,孩子说什么也不想回老家了。父母最后采取的就是先计划,再演练,最后当孩子发现这些问题都有解决办法的时候,终于和父母回老家看望了老人,并且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寒假来了,让我们一起打卡过寒假吧!
(来源: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