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避免尿毒症“偷袭”,肾友控制“4项指标”很重要,你做到几个?

2021-01-27 17:34 来源: 人类研究所

几乎所有的肾病病人都害怕发展成尿毒症,不过这并不是必然的过程。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去医院做相关指标,只要把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就能避免向尿毒症发展。

肾病患者控制哪几项指标才能避免尿毒症?

1、尿蛋白和尿蛋白总量

对于尿蛋白高的肾病患者来说,必须把尿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膜性肾病和IgA肾病易出现明显蛋白尿。部分病人检查后发现尿蛋白阴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0毫克时,就担心会不会发展成尿毒症。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肾病病人尿蛋白不用完全降到正常。做尿常规检查时尿蛋白有加号,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50~300毫克就不用太担心,只要积极控制尿蛋白就能避免尿毒症。

2、血尿素氮

尿素氮和血肌酐能反映肾功能,人们常常把血尿素氮升高跟肾功能不全联系在一起。尿素氮也就是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物质,这是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的物质。尿素氮升高跟肾功能不全没有太大的联系,高蛋白质饮食、长时间用糖皮质激素以及肾血流量影响和尿路堵塞问题以及消化出血等都会使得血尿素氮升高。所以血尿素氮超标并不等于肾功能受损或肾功能不全,也有可能跟尿毒症没有任何关系。

3、尿红细胞和尿潜血

尿红细胞增多也就是血尿,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这是肾小球源性血尿。尿潜血的意思是尿液中有潜在的出血,但这并不代表着尿液中有红细胞,只能说尿液检查时仪器显示有异常,并不是真正的尿液中有红细胞。排除各种诱因若只是尿红细胞超标一点点,并不能代表着肾病严重,也并不会发展成尿毒症。

4、尿微量白蛋白

接受肾病检查时,若尿蛋白分析检查显示尿微量白蛋白。尿液中出现微量白蛋白,这跟肾小球基膜受到损伤有关,使得通透性发生改变。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升高,都会使得尿液中白蛋白排出增多。已经明确诊断的慢性肾病,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情处于稳定和恢复期,尿微量白蛋白仍然偏高,并没有达到完全正常范围,这只能说明肾脏仍然受到损伤。其实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情并不会加重和恶化,所以不用担心会发展成尿毒症。

温馨提示

肾病患者除了控制以上4个指标外,也要控制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也就是肾脏排水和排毒能力,能反映出肾功能,肾功能又跟肾血流量关系密切。无论是肾脏疾病还是年龄因素,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都要低于90毫升。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酗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去医院做体检,能大致了解肾脏问题,及时抓住尿毒症早期及早治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