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术后为什么还会坏死?医生:可能是先天注定

2021-07-03 17:21 来源: 唯医骨科

股骨颈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股骨颈骨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很多老年人常常因为一次骨折卧床不起,发生诸如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一般建议手术治疗。

虽说手术治疗能达到解剖复位,使骨折断端“严丝合缝”,骨折也能很快愈合,但是总有一部分患者在骨折愈合后还是出现了股骨头坏死,最终不得不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很多患者非常不解,也因此心理压力很大。

“股骨头坏死”可能是先天注定

要问股骨颈术后为什么容易股骨头坏死,我们不得不先认识一下股骨颈的邻居们。

股骨颈是连接股骨头和股骨干的桥梁,股骨干最上端有一个光滑的球状突起,即股骨头。股骨头深嵌在髋臼窝中,外面被厚且坚韧的关节囊包裹。

股骨头的血供主要依靠囊外动脉环发出的外侧支持带和内侧支持带动脉,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当一支血管被阻断而另一支不能及时代偿时,就会造成股骨头的供血障碍因此,这个特殊位置关系就决定了股骨头容易发生缺血坏死。

当发生股骨颈骨折时,滋养股骨头的血管扭曲受压,基本相当于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拦腰截断,股骨头的血供无法得到满足,就非常容易引发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不只是关节置换

对于年龄<50岁的即使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医生一般多会采用内固定的方法,将来发生股骨头坏死再考虑关节置换手术。

但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几率很高,并且很有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所以目前一般建议行关节置换。

其中,对于年龄在60-80岁之间的明显移位的患者,建议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因为人工全髋关节使用寿命20年左右,比单纯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使用时间长。

对于年龄>80岁的老人,不管骨折是否移位,都可以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一般使用年限10年左右。

内固定术后为什么还会股骨头坏死?

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受伤当时就决定了预后!即使及时采用了内固定手术,也可能最终难逃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当然也有规律可循,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概率,有大致如下规律:1.骨折线越靠近股骨头,术后发生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几率越高;2.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因致伤暴力大,股骨颈周围血供损伤更大,术后易发生股骨头坏死;3.术后过早下地活动,造成出现骨折端的相对滑动,也是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普遍原因。

既然容易坏死,为什么还要内固定手术?

内固定手术是个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短,手术目的只是给骨折愈合创造一个机会,万一骨折不愈合,我们才考虑关节置换。如果过早进行关节置换,特别是年轻人,势必还要进行多次的关节翻修手术。

因此,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应及早进行内固定手术,并且骨折愈合后并不等于治疗完全结束,还应倍加注意,术后2-3年应密切观察,定期X线片、MRI复查,预防股骨头坏死发生。

作为患者,术后应改掉长期酗酒的不良习惯或戒酒,在骨折没有愈合前,不能盘膝而坐,不许侧卧,不能过早下地负重,为骨折愈合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否则影响断端的稳定或造成畸形。

来源:唯医骨科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