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7月主题03丨吃货们请注意,中毒高发期来了!预防夏季食物中毒快听专家说

(1/2)

健康中国巴渝行7月主题03丨吃货们请注意,中毒高发期来了!预防夏季食物中毒快听专家说

2021-07-14 07:22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导语:空调、wifi、西瓜,这是不少人理想中的夏天,不过需要警惕的是,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汛旱期带来的各种卫生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那究竟如何才能度过一个健康惬意的夏季呢?为此,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各界专家发布“健康中国巴渝行”7月主题——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高温汛旱期专题急救科普。守护健康平安山城,非你莫“暑”!

罗书全,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安全与监测所(营养与食品安全)副所长(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从事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工作30年。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环境卫生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工程分会委员、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委员,重庆市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兼公共营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专家库成员。

烧烤、火锅、夜啤酒、炸鸡、串串、小龙虾......一到盛夏时节,吃货们就开始活跃在各个美食店内,再搭配上欧洲杯、美洲杯等盛大赛事,可谓是名正言顺的狂欢一“夏”。虽然美食和夏天很配,但是食物中毒却潜伏在夏日里蠢蠢欲动。每年夏天中毒新闻屡见报端,吃货们如何安全、健康地享受夏日美食,快听专家怎么说吧。

注意!食物中毒原因多,总体包括这几种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安全与监测所(营养与食品安全)副所长罗书全介绍:食物中毒指的是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中毒类型包括了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真菌性。食源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季,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均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

1、摄入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2、摄入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

3、摄入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难以鉴别的,如毒蕈、有毒植物;

4、摄入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其去除的食品,如未煮熟的四季豆、河豚鱼;

5、摄入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如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粮食等。

总而言之,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日常生活中需提高警惕,不可胡吃乱吃。同时应该仔细留意身体状况,及早甄别是否发生中毒。

警惕!出现这些症状恐是食物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食物中毒不同的致病因子导致的症状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疼、发热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有头晕、头疼、乏力、心慌、胸闷,甚至出现嗜睡、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呼吸加速等症状;

有毒动植物中毒:主要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疼,还伴有神经精神症状,如运动失调、神志不清、四肢麻木、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当然特定的中毒因子有一些特殊的症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食物中毒这一类疾病,起病较急,常常几分钟到几小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当有症状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诊治,避免对健康造成更大危害,

重点!做好这七点可有效避免食物中毒发生

罗书全指出,日常生活中,可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较多,不同的致病因子,预防措施各不相同。原则上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基本可以减少食物中毒发生的几率。

1、尽量不要在卫生条件差、无证照的小摊、餐厅购买食品或用餐;

2、集中供餐(包括餐厅、餐馆)在制作冷拼菜要做到五专:专人、专间、专用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冷藏,避免污染;

3、食品制作加工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4、剩菜、剩饭、热菜一定要煮熟热透;

5、切忌过度食用冷饮或者热食后立即摄入冷食;

6、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净双手再下厨;

7、合理进食,忌暴饮暴食、不食野味、尽量不喝生水。

夏日炎炎,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不仅损害自身健康,还会影响生活、工作、学习,所以,预防食物中毒发生是安全度过夏天的首要条件。日常生活中应时刻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饮水、饮食以及粪便的管理,消灭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购买肉类、蛋品和奶类等需注意是否具备卫生检疫标识。针对个人而言,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用生水,不吃变质食物,生鲜瓜果应洗净去皮后再食用,烹调食物要加热煮透,饭前便后洗手,以防止病从口入。进食后,短时间内如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疑似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文/吴瑞雪 通讯员/顾典)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