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发生后,如何预防病毒性感冒和伤寒?

2021-07-23 12:02 来源: 大河健康报社

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 曹聪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触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表现有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不发热,或低热,或高热、畏寒等。病程一般为3天~7天。

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住处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多喝开水,饮食要清淡、稀软。体温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或30%~50%酒精擦拭颈部、胸部、腋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还可选择服用中成药如适用于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强力银翘片等;以及适用于风寒感冒的桑姜感冒片、参苏丸、感冒通等。如服药三日后症状无明显减轻,建议及时到就近医院就诊。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伤寒杆菌排出后,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物、水、食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然后经口传染。苍蝇是其重要的传播媒介。

伤寒起病缓慢,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可持续10天~14天,称稽留热。伤寒菌产生的毒素可使病人听力减退、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并可昏睡、神志不清、说胡话。伤寒病人的脉搏和其他的发热病人比起来要相对慢些。发烧后第6天左右,前胸、上腹可出现少量“玫瑰疹”,但不容易觉察。食欲极度减退,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舌尖及舌边缘很红,还伴有肝、脾轻度肿大。重症病人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持续发高烧期间,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腹痛,仰卧,不敢动,用手触腹部比平时硬,病人怕触动腹部,这是肠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的症状。肠出血的表现是大便呈黑色柏油样,腥臭。出现这些情况都表示病情严重,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要早期发现病人,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搞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在伤寒流行区要普遍进行伤寒菌苗预防接种;要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来源:大河健康报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