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尾丝虫:专害穷人失明的可怕寄生虫,人类灭其子孙将其解决
根据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数据,仅非洲便有大约有3700万人受到蟠尾丝虫症感染,数百万人因此视力受损甚至致盲。
尽管早在1975年,世卫组织便成立热带病研究与教育项目组(后文简称TDR),将盘尾丝虫病列入观察的疾病之一。但当时治疗的药物极为匮乏,且副作用严重。轻则恶心呕吐,重则痉挛窒息。TDR当年的负责人卢卡斯博士甚至直接说:“我们当年治疗盘尾丝虫病的药就是毒药!”。
不治病就变瞎子,治病却可能直接丧命。然而即便是“毒药”,大多数人甚至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他们不仅买不起药,甚至由于落后的医疗条件,根本都不知道去哪里买药。
因此,20世纪70年代,世卫组织便建立了药物筛选项目,同时也向全球呼吁研发特效药,寻找对抗疾病的办法。
但是盘尾丝虫病患者往往极度贫穷,不少药企觉得无利可图,根本不想费时间精力去研发药品。而世卫组织的药物筛选,也未能成功选出合适的药物。
而对付盘尾丝虫中间宿主蚋的战役,也失败了。尽管使用了当时最强的农药——DDT,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了效果,但很快蚋便产生了抗药性,卷土从来。
人类再度陷入了束手无策的状态。努力多年,似乎一切还在原点。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正当世卫组织焦头烂额之际,在西非海岸的另一端,美国的默沙东公司的一种兽用寄生虫药获得了极大成功,在当时小有名气。其研发人坎贝尔发现,这种药可以杀灭马体内的丝虫幼虫,于是想尝试对盘尾丝虫病进行治疗。
当时默沙东公司负责药物研发的主管是瓦格罗斯博士,很快同意了这一想法。瓦格罗斯博士是希腊裔,经历过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对贫困人民一直很关注。上世纪90年代,将全球第一个乙肝疫苗技术和设备低价转让给中国的人就是他。
对于坎贝尔的想法,瓦格罗斯博士觉得,如果成功了,将会帮助数千万非洲人民受益;如果失败了,也没什么损失。于是,1980年,默沙东公司便派了一个小分队去塞内加尔进行测试,结果大获成功,这种新药灭虫非常有效。后续的人体试验也很成功,尽管无法杀灭成虫,却可以杀死人体内全部幼虫,断绝传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