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北京大学揭示胃肝样腺癌的基因组学特征和潜在治疗靶点

2021-08-02 19:16 来源: 健康界

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HAS)是临床上一种非常罕见,但恶性程度很高的胃部肿瘤。该肿瘤侵袭性极强,患者易出现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患者预后极差。此肿瘤最早于1985年由日本学者所报道,因在组织形态学上能同时观察到胃腺癌及肝细胞肝癌特征故而得名。此外,此肿瘤高表达肝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AFP以及GPC3,血清学检测AFP升高常为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目前,手术切除是胃肝样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胃肝样腺癌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特征的认知仍非常缺乏。

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季加孚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白凡教授团队合作在Oncogen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of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从多组学层面描绘了胃肝样腺癌的分子特征,对探索胃肝样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图1:胃肝样腺癌研究策略

研究人员对胃肝样腺癌进行多组学联合分析,综合应用外显子测序、转录组测序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方法,完成了55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58个肿瘤组织的外显子测序、30个肿瘤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和1例患者肿瘤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图1)。研究人员分析了胃肝样腺癌的高频突变事件,绘制了基因突变图谱,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证明胃肝样腺癌中不同形态的成分来自单克隆起源(图2)。

图2:胃肝样腺癌的单克隆起源特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