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能否获得高产,灌浆期注意做好这几点最关键
立秋过后,天气开始转凉,玉米陆续进入了灌浆期,也是玉米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玉米灌浆期一般是指玉米授粉后16天至籽粒完全成熟这段时间,一般需要50天左右,在这50天中,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玉米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注意防治病虫害
玉米进入灌浆期后,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才能满足籽粒发育的需要,由于田间通风透光差,常常是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其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虫害就有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南方锈病、玉米蚜虫和玉米青枯病,这些病虫害不仅危害叶片,还可危害玉米的茎秆、雄穗和雌穗造成叶片提前干枯,籽粒因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导致千粒重降低,最终造成减产。
2、防止发生倒伏
玉米灌浆期也是大风和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多发期,由于玉米果穗大并向外伸长,造成玉米植株重心偏移,一旦遭遇大风和暴雨天气,最容易发生倒伏。此时,玉米一旦发生倒伏,茎叶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同样,籽粒因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而造成严重减产。
3、防治植株早衰
玉米进入灌浆期后,以籽粒发育为主,生殖生长最旺盛,而植株的营养生长几乎完全停止,根系的吸收功能开始降低,茎叶开始老化,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合成的有机物就会减少,植株因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而出现早衰。尤其是在遭遇干旱条件下,最容易发生早衰。
防治措施
玉米灌浆期,一旦遭遇大风和暴雨发生倒伏,就要及时进行人工扶正,并在玉米植株基部进行培土或用竹竿,进行发生二次倒伏,造成更严重的减产。
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可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99%磷酸二氢钾200克+尿素100克+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2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每10天喷一次,连喷2次,不仅能有效预防多种病虫害的发生,还能补充叶面营养,防止植株发生早衰,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千粒重,确保玉米获得丰产丰收。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来源:睢阳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