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疗吗?心率失常有哪些治疗方法

2021-09-03 17:19 来源: 人民资讯

心脏是正常是跳动一下一下的,心脏的这种跳动我们管它叫心律,正常它是非常有规律的有节律的,是由窦房结发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们管它叫窦性心律。如果这个病人出现了,跟咱们正常的这种心律的频次或者是心律的形态,不太一样的时候,出现了异常的这种心律,这个时候就管它叫心律失常,它是属于一大类的疾病,心律失常的症状可以有心慌、心悸、气短,并且有的病人可以感觉到早搏感,就是咯噔一下,跳完了停了一下,觉得自己的心跳跳的不齐了。

有不少人在喝了浓茶、咖啡、熬夜、过度兴奋等情况情绪时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需要用药治疗的。

心律失常需要治疗吗?

只要心脏的排血量对比之前没有较大的差距,人体心率每分钟不低于40次或每分钟不高于140次时,这种心律失常通常都不是必须要治疗的。

当然具体的病例具体分析,患者朋友们身体如有严重不适不要自己随便服药,需要向医生咨询。

心律失常的饮食

1、控制热量

按人体体重每公斤计算,摄取热量大概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减少。

2、控制蛋白质

按人体体重每公斤计算,摄取蛋白质1.5克内,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控制高脂肪

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动物内脏、动物油、鸡肉、蛋黄、螃蟹等少吃。

4、控制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脏负担,应少吃多餐

那么哪种心律失常需要治疗呢

1、伴有头晕、胸闷、气急、多汗、颜面苍白、四肢发冷以及抽搐、昏迷等症状。

2、发病时间持续较长或发作频繁,一般为每分钟超过五次以上,应及早就医。

3、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人发病需要尽快就医。

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中安排合理的饮食对疾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心律失常患者“久病成医”,在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时不愿到医院就诊,而是单凭着一己经验用药,还有人将过去医生开出的处方长期保留反复使用,殊不知,现在临床上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是通过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而起到治疗作用的,如果应用不当,甚至会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这就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所以,一般的医生都会推荐用中药治疗心律失常。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每天忙碌的工作,压力过大很多原因都会导致人的心律失常,常见的症状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头痛、耳鸣、健忘、乏力等,大家一定要注意。

说到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就不得不说到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它是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心律失常的“络虚不荣”的中医病机特点和用药规律,首次提出络虚不荣与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细胞自律性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开辟整合调节治疗胸闷气短有效新途径。

它以“温清通补”为治则,“温阳、补益”与“清火、通络”有机配伍。一升一降,一补一通,使心之气血充沛、阴平阳秘,脉络通利,恢复心脏正常的心率、心律及心力。方中既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清,又有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温热药,避免了其他中药单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心率缓慢和传导阻滞的弊端,体现“调”治心律失常的治疗思想。

来源:健康参考HD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