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对零食能长寿?吃货们终于有理由了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布的这项研究中所阐述的零食,当然不是这些不健康的零食,而是更健康的一些食物,比如:水果、奶制品、坚果等。
02
零食怎么吃?控制好时间与量
健康零食的定义清楚了,接下来让我们解决“在什么时间吃”以及“每天应该吃多少”的问题!
吃零食的时间应该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最好与正餐间隔1.5~2小时,以避免影响正餐的进食。吃零食的次数建议控制在每天≤3次,并且每次吃完都要漱口,清洁口腔。需要注意的是:别安排在睡前吃,睡前吃零食不仅会增加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负担,也会损害牙齿健康。
每日零食建议:
水果200~350克
牛奶300~500毫升
原味坚果10克(比如1个纸皮核桃或七八个腰果/巴旦木/开心果)

03
看好标签,选零食不踩坑
虽然我们提倡更多地选择天然食物做零食,但偶尔也会吃一些预包装零食解馋。这就需要大家在选购零食之前做好一件事:看好食品标签。
主要看3点: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配料表:
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包装配料表需要按照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也就是说:排名越靠前的加的就越多。所以,在挑选预包装零食的时候要先看看配料表,尤其是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 不要选择添加糖排名靠前的零食。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人每天的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1]。过多糖的摄入会增加龋齿、肥胖的发病风险。我们常见的添加糖包括: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蜂蜜、红糖、冰糖等。
② 不要选择含有反式脂肪的零食。经常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2]。那么,如何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呢?当看到配料表中出现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配料的时候,就说明其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某品牌巧克力棒
有些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个问题:配料表中明明出现了上述配料,但是营养成分表里的反式脂肪酸一项却标注的是“0”,这是咋回事?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当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时,就意味着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很少,可以在食品包装上标注“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字样。

▲某品牌巧克力棒营养成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