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指标稳住,可减轻肾功能损伤!此类新药是小“帮手”

2021-10-04 11:13 来源: 人民资讯

肾性贫血是是慢性肾病发展过程中常出现的症状之一,反应出的是肾脏刺激造血的功能下降了。贫血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内的红细胞减少了,红细胞少了对身体及肾脏有哪些影响?

大家可能了解一部分,红细胞每天在血液中游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输送氧气到各个器官,肾脏血流量非常大,通常更需要充足的血氧,如果一旦出现缺血缺氧的状态,肾细胞无疑就会出现纤维化发展,肾脏最终萎缩。

肾病们治疗过程中监测是否发生肾性贫血,最需要关注的指标是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运输氧气过程的特殊蛋白质,比红细胞反应更加灵敏。

血红蛋白减少后该如何恢复提升?

先来看看导致贫血的诱因。肾脏刺激脊髓造血减少,主要是有一种物质生产减少,也算是生产血液的原料,它就是促红细胞生成素。肾功能损伤越严重的情况下,生产得越少,且由于体内毒素水平高导致红细胞生成缓解堪忧,也会抑制新鲜红细胞的生存。

长期贫血会加重身体营养的透析,不利于肾功能的长期稳定,还会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紊乱还有心肌缺血、心里变缓、反应迟钝、易疲劳等等。

如果能够长期维持血红蛋白的稳定,那肾脏能够保持血氧的供应,为剩余肾细胞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可减缓肾功能整体损伤的速度。

纠正贫血的情况,目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补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针对造成贫血的根本因素,是稳定肾功能,减缓病情恶化可稳定贫血的状态。另一方面的根本是人工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缺乏的促红细胞素来形成红细胞的形成,改善贫血。目前这种方式是较为常规的治疗方式之一,多少患者都会用到。但需注意监测血压、肾功能的情况。补充铁剂

虽然肾性贫血发生根本不在于缺铁,但大部分患者贫血发生后会出现铁元素缺乏的情况。因此纠正贫血通常要补充促红素和补铁同时进行。血液内铁元素的情况可以监测血清铁蛋白和血清转铁蛋白的饱和度。以稳定铁元素的补充。

纠正贫血小“帮手”——罗沙司他

相对于注射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药对贫血的改善更加稳定,且治疗更加方便,效果也就更好。

这类药无疑是肾病改善贫血的“好帮手”!

此前做个相关研究,主题是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对没有透析依赖的患者贫血改善及血红蛋白水平提升对的比较。 参加研究的对象: 参与研究的肾友,年龄均超过18岁,肾病3-5期、eGFR60ml/min/1.73㎡期但没有未接受透析想,血红蛋白水平≤10.5g/dL。研究时间近两年。 总的参与人人数为616人,罗沙司他323例,阿法达贝泊293例。 研究结果表明: 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血红蛋白提升水平达到78%,而口服罗沙司他的肾友血红蛋白水平提升达到89.5%,明显占优势。 对于明显贫血的患者可以坚持服药,且可降低贫血引起的病情加重风险。

具体适合哪种方式,还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自身情况来做选择。

了解更多肾脏病资讯,可关注公众号健康日讯肾脏频道>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来源:知心医生聊健康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