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的模仿学习的对象

2021-11-12 08:42 来源: 平安喜乐

“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得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那样的人;你希望孩子将来拥有哪些优良的品性,你自己也得先具备这些品性。”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很多父母都知晓这个道理,认同这个道理,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父母真正重视了这个问题。

下面这6张现实又讽刺的图:你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所有父母都应该看看!

图片来源网络

一、给孩子的要求自己却做不到

小编有个很好的朋友,朋友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爱吃零食:“我最烦的就是他吃零食了,我给他用心做吃的,各种营养的健康的,他偏偏不喜欢吃,水果也不喜欢吃,总是偷偷的吃些垃圾食品。那些东西添加剂又多,里面还有防腐剂各种,你说这对身体多不好啊!”

我反问朋友你自己不是也常常吃零食爱吃零食么,朋友却表示:“那怎么一样?我是大人了,他正长身体呢,吃这些不好!”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家长,一边要求着孩子去坚持做这件事,一边又用行动给孩子做着反面教材。就像上图中的父亲,隔壁的父亲在坚持锻炼,孩子也一直坚持练琴;而自己却毫无毅力,很懒散的要求孩子去坚持,可能吗?

家长说的再多也不如家长的行为有力,孩子只会见样学样。

图片来源网络

二、永远都是孩子的错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家长,在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就喜欢先下结论的去责骂孩子,把气发在孩子身上。

有时候哪怕是自己的错,自己没有安排好事情,也要责怪孩子、呵斥孩子。很多家长即便知道自己错了,却常常还端着父母的架子,对自己的过错避而不见,有的甚至还拿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小编希望家长能真正的做到尊重孩子,这样孩子会更健康、幸福的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三、言传和身教不一致

很多家长说起大道理是一套又一套的,但是做出的举止却与嘴上讲的道理相悖,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孩子的理解出现问题或者是行为上出现反抗。

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尽量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言传和身教做到一致,孩子才会真正树立起健康、稳定的价值观。

图片来源网络

四、对孩子要求太高

在网络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却不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句话用在很多父母身上也很恰当。就比如上图中的父母,自己各自拿着一份同样的报纸在看,却要求两个孩子不去抢仅仅的一份玩具玩……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