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走神是什么原因?或与它有关,癫痫的症状可不只抽搐
38岁的孙先生是一名特别开朗的销售,热情待人,风趣幽默,办公室内常常因工作压力导致气氛沉闷时,孙先生总是活跃气氛的一员。
不过最近特别奇怪,孙先生的性格好像发生了改变,原先特开朗,现在很沉闷,动不动就发呆。大家一开始认为是孙先生的家里出了事故,导致心情不好,直到孙先生去医院做检查,被告知是患上了癫痫,大家才恍然大悟。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1125/20211125023845_88eb0b4526f553844c76f6384cb7d7a9_1.jpeg)
不过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疑问,孙先生脑袋没有受过伤,也没有倒在地上浑身抽搐,只是变得爱发呆了,怎么就患上了癫痫呢?压力过大,或会引发癫痫
癫痫是一种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在0~20岁之间是常见的发病区。但38岁的孙先生又是怎么患上癫痫呢?
不少人怀疑孙先生之所以得癫痫,或是和压力有关,因为孙先生的工作是销售,销售这一行压力是非常大的,有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引发脑内神经异常。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1125/20211125023845_88eb0b4526f553844c76f6384cb7d7a9_2.jpe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选择了7000例在本院癫痫中心诊治的癫痫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20岁前癫痫发病人数占总数68.84%,以原发性癫痫、脑外伤引起的继发性癫痫为主,但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引发癫痫,只是概率较低,例如过量饮酒、体内缺乏维生素C、工作压力大、生活不如意等等。
这其中就有压力过大这一点,长时间有过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管理情绪和记忆的颞叶、海马受累,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过度运动的症状。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1125/20211125023845_88eb0b4526f553844c76f6384cb7d7a9_3.jpeg)
还有一些患者会时不时发呆,这是全面性放电的另一种表现,叫作失神发作。而且压力过大还会损伤神经细胞,不仅会让人记忆力下降,还会增加得抑郁症的几率。综上所述,癫痫和压力过大有一定的关系。癫痫不只是抽搐,突然“高冷”需警惕
大部分人常先进这样的思维误区,认为只有抽搐才是癫痫,不抽搐就不是癫痫。但是抽搐只是癫痫的症状之一,癫痫病患者也会表现其他症状。
1、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癫痫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会感到脑子一片空白。会突然中止活动,停止说话,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并且随着意识的丧失,突然跌倒。
2、抽搐
抽搐也是癫痫病发作的一个症状,比较典型的症状。癫痫发作时,患者的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喉部痉挛,发出叫声,无法说话,紧咬牙关。这种症状在持续20~30秒之后,会出现连续的、短促的、急剧的抽搐。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1125/20211125023845_88eb0b4526f553844c76f6384cb7d7a9_4.jpeg)
3、失神
失神也是癫痫发作的典型症状,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说的发呆。具体表现为动作突然停止,叫名字不答应,突然说话中止,眼神比较茫然。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轻微的眼睑抖动。有的患者发作比较频繁,一天能发作十几次。
4、肌痉挛
癫痫患者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全身或者身体某个部位肌肉突然出现闪电样收缩。会突然跌倒,突然点头,突然弯腰或者突然后仰,发作非常突然,时间也很短暂,在1~2秒内发生到结束,很多患者因此受伤。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1125/20211125023845_88eb0b4526f553844c76f6384cb7d7a9_5.jpeg)
家医君寄语
为了避免癫痫发作,在生活当中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应该变的规律起来,吃健康的食物,适当的活动。
不要让自己过度劳累,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遇到压力要用正确的方法排解,唱歌、运动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还要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的食物,保证自己能够在饮食当中摄入充足的营养。不要暴饮暴食,每顿饭吃到八分饱即可。
不要长时间从事精神需要高度紧张的工作,不要长时间的昼夜颠倒,如果工作带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消耗了过多的心神,可以考虑更换工作。
参考资料:
[1]黄圣明, 黄希顺, 连亚军,等. 癫痫患者发病年龄与致病因素分析[J]. 临床医学, 2010(3):105-106.
[2]王爱华. 你问我答走出癫痫误区[J].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05(1):1.
[3]汪昕. 癫痫不止是抽搐,突然"高冷"要警惕[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9):1.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百里挑一#
#家庭医生在线名医科普#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