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石家庄!有人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严重可致命!医生提醒

2022-02-09 14:55 来源: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北青网

很多人对骨折并不上心

不就是骨折吗?

大不了几个月就好了!

但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

股骨颈骨折其实十分凶险

它是髋部骨折的一种

多发于老年人

被人们称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事发石家庄!70多岁的白阿姨不慎摔倒

被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近日,70多岁的白阿姨不慎摔倒,左腿疼痛难忍无法活动,家人赶忙将她送至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方北院区。经检查,白阿姨被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

骨折本身并不可怕,但严重的并发症会危及健康甚至生命。为了让老人及早离床,摆脱并发症威胁,手术治疗成为更合适的选择。

白阿姨的身体状况让骨三科医生暗暗心惊: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多年,心功能受损严重(射血分数仅45%),稍有刺激就会胸闷心慌。不仅如此,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骨质疏松……

面对复杂病情,医院多科室联合会诊,对白阿姨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细致研判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稳妥的手术方案。在麻醉科、手术室默契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

这样做

打败“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1.加强锻炼身体

积极的运动锻炼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及跌倒引起的骨折风险,平时减少久坐,每周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及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2.合理规范用药

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用药,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了解哪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头晕和困倦,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以预防跌倒发生。

3.选择必要的辅助工具

使用长度合适、材质安全的拐杖,将拐杖或助行器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建议步态不稳或者频繁跌倒的老年朋友可使用髋关节保护器,它能通过吸收跌倒时地面给予身体的冲击力来降低跌倒后骨折的风险。

4.居家环境要适合老年人

去除杂乱的物品,创建出一条干净整洁的路线,便于老年人在家中无障碍行走,沙发不宜太软;在楼梯、过道等地方安装扶手;淋浴区和坐便器附近增设扶手以及防滑垫;卧室及过道等地方安装小夜灯;换鞋时使用高度适合的换鞋凳等。

5.合理膳食预防骨质疏松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补充维生素C、钙剂及促进钙吸收药物。通过晒太阳、身体锻炼防治骨质疏松,增强骨骼强度,降低骨折的风险。

6.保持平和心态

老年人常见的“不服老”和“怕麻烦”心理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这需要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比如起床速度要慢,在穿过另一个房间时先开灯,在室内外行走都要穿鞋,避免赤脚或穿拖鞋。

提高预防跌倒的意识,保持平和的心态并鼓励老年人求助家人、邻居,主动解决生活上的需要,避免意外发生。

引发骨折的最大问题是骨质疏松症

对我国老年人来说,引发骨折的最大问题是骨质疏松症。更棘手的是,骨质疏松因发病隐匿,不容易觉察,而且治疗时间长,病人治疗依从性差。

陕西省骨科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医师曾玉红指出,30岁之前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对达到峰值骨量非常关键。峰值骨量越高,人体的“骨矿银行”存储越多,以后就能经得住流失。

1.每天补钙,多晒太阳

每人每天保证喝一杯牛奶,至少要晒太阳20~30分钟。

适量多吃豆制品、绿叶菜、贝壳类水产品,黑芝麻、紫菜等钙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蛋黄、海鱼、蘑菇类等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

2.坚持运动

不论是防跌倒,还是加强钙的沉积,运动都非常有效。

青少年

多打羽毛球和篮球等有助骨骼发育;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院研究发现,青春期后的5年是骨骼发育黄金期,十三四岁的男孩每周踢3小时球就能起到增强骨密度的功效。

中年人

多进行跳绳、慢跑、有氧体操或游泳。

老年人

有针对性地训练上下肢:多练习负重摆臂快走,做八段锦、太极拳;也可练习靠墙下蹲或仰卧举腿,增加髋关节、下肢力量。

3.优质睡眠

为了保护骨骼健康,年轻人尽量不要熬夜,老年人也要保证每晚7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4.情绪乐观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发现,人长期处在压力之中,可导致激素代谢紊乱引发骨量丢失,焦虑会造成骨质疏松。

而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量维持。

最后奉上一表

自测未来20年骨折风险,

快自查!

(河北青年报综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记者 王珊)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