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天目观察粮食安全再成两会热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底气来自哪

2022-03-08 08:17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粮食安全再成两会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

去年粮食产量创新高 今年要保障夏粮丰收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创新高,达到1.36万亿斤。

图源:新华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其中,夏粮产量2919亿斤,比上年增加62亿斤,增长2.2%;早稻产量560亿斤,增加14亿斤,增长2.7%;秋粮产量10178亿斤,增加191亿斤,增长1.9%。

去年我国北方遭遇罕见秋汛,1.1亿亩晚播冬小麦如何管理?今年要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科技如何保障需求?这些是目前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

对此,唐仁健说,今年的粮食生产确实面临很大困难,首先是夏粮生产,去年冀鲁豫陕晋五省受罕见秋汛影响,冬小麦晚播面积有1.1亿亩,比往年正常情况晚了半个月左右,这占了冬小麦总面积的1/3。但他表示,有信心有决心打赢保夏粮夺丰收这场硬仗。

唐仁健表示,在耕地管理问题上,一定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切实真正管住、管好耕地。

具体来看,农业农村部门将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今年将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同时,粮食生产还需加强实用高效机具保障。据了解,今年春耕备耕农机已准备到位,呈现装备精准智能化、推广技术绿色高效化、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的特点。截至去年底,全国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达60万台,助推高质量作业。

机械化部队也是今年春季农业生产主力军。据媒体报道,预计今春全国将有超过2200万台(套)拖拉机、耕整地机具及播种机、水稻育插秧机具等农机装备投入生产,帮助农民轻松种地、科学种田。

多省份采取措施确保粮食安全

从全国范围来看,粮食产量排名前列的省份为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等。

从今年生产进度上看,各地目前正在全力组织春耕生产,保障夏粮丰收。

图源:新华社

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1573.5亿斤、增产65.4亿斤,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黑龙江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黑土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1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新增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河南是我国粮产大省,多年来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多的小麦,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2021年,河南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但全省上下全力补种抢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当前,河南采取了绿色、科技储粮技术,保障储备粮食质量的安全和稳定,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定不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去年,浙江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种粮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亩产均创近六年新高。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林宝义介绍,跟去年相比,今年浙江省下达给各地市的粮食播种面积任务增加了10万亩,各项工作任务已经压实下去。今年将加快实施农业“双强”行动,通过机械强农、科技强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引进推广适应丘陵山区粮油生产机械装备,全面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以上。

今年2月,广西出台了相应粮食生产激励办法,充分调动地方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对粮食生产综合评价总评分排名靠前的粮食主产县(市、区),分档次给予200万—50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排名靠前的非粮食主产县(市、区),分档次给予150万—300万元的资金奖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