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来安花红”种质资源“血脉”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采摘。来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暑时节,安徽省来安县顿邱果木专业合作社园内的80多亩“来安花红”已进入成熟期,青红相间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浓浓的果香沁人心脾。
68岁的刘德龙是这片花红园的“主人”,看着满园的花红,他是打心底里高兴。他介绍,“来安花红”与普通的花红不同,主要分布在该县的中北部乡镇,丘陵山地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来安花红”抗逆性强,适生范围广,喜光,耐寒,耐干旱,亦耐水湿及盐碱等独特品质。“来安花红”小巧玲珑,形似苹果,色泽青黄红晕,皮薄肉脆,酸甜爽口。
采摘。来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日益便利,大量南方的优质水果进入本地市场,“来安花红”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种植面积逐渐萎缩,种质资源面临灭绝。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德龙来到了该县最后一片花红园,这里也仅剩最后一棵“来安花红”树,且一半已被嫁接成苹果。
“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这样没了,太可惜了。”刘德龙从小就听母亲说,“来安花红”在清朝嘉庆年间来安就有种植,一直被作为贡果进贡,是个好东西。泡茶、酿酒,具有解渴、防暑、消食健胃、生津祛火、防痢止泻等功效。当时,看着这仅存的半棵花红树,他很不是滋味,心里也闪过一个念头,为来安花红留下最后的“血脉”。自此,刘德龙与“花红”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刘德龙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花了20元买下了一根长着4个嫩芽的花红枝条。回去后,他将嫩芽嫁接到野生海棠上。在他的精心呵护下,4棵花红树苗全部成活。2年后,果树长出了丰硕的果实,并成为该县仅存的几棵花红树。之后,他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经过17年的苦心经营,他合作社的“来安花红”种植面积已经达到现在的80余亩。
2009年,来安县组织开展“来安花红”种质资源抢救性培育,鼓励周边乡镇到刘德龙的合作社来引种,在全县范围内总共培育出500余亩,并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目前“来安花红”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质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
父子齐心,其利断金。现在,刘德龙的儿子刘厚波也加入到保护“来安花红”的行列中来了。刘德龙表示,下一步他们父子俩将积极探索“来安花红”的产业模式,拉升产业链条,通过制作花红酒、果脯、盆景等特色农副产品,进一步提升“来安花红”的知名度,擦亮“来安花红”品牌,将“来安花红”的“血脉”赓续下去。(吕华 林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