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肝胆相附”的特点是什么?了解下

2022-08-17 07:50 来源: 小肆说健康

之所以肝胆问题会有相类似的表现,那就是“肝胆相附”的特点。因为胆是依附在肝上的,它们的“气”也是相通的,于是便会在异常时出现大致相当的症状。

从中医的五行来说,肝在五行中属木,肝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还主疏泄。这个疏泄不但包括饮食的疏泄、气机的疏泄,还包括心理情绪的疏泄。

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情志的失调,也和肝气是否疏泄得利有关。反过来,如果情志所伤导致肝气不得疏泄,失其条达,就会出现肝气横逆,阻滞不畅。不通则痛,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在两胁,于是便会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等表现。

而正是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一旦郁结,便常导致胆汁的排泄也出现异常。

因此,现代科学里的胆囊炎、胆石症等问题,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分析的话,大多和肝郁气滞有关。

实际上,胆也参与人体的情志活动,它在情志上的功能是“主决断”。

什么叫主决断?也就是指作出决定、做出最终的判断。如果胆的决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出现疑虑不定,意志摇摆、胆小如鼠等等。

正是肝胆这种疏泄、条达、决断的特点,肝胆的气机运行也就最讲究流畅。

如果一个人精神上长期郁郁寡欢,失去疏泄的通道,时间久了便会造成肝郁气滞,进而气滞血瘀。这种现象,都和肝胆二脏自身的功能特点有关,也和它们的常见的病理变化有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