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者增多,“白肺”仅占一小部分
普通人会发生“白肺”吗?江荣林表示,绝大多数阳性患者是轻型或者普通型,表现为发热、乏力、咽干、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无累及肺部。因而,发展成“白肺”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对于部分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老年人,慢阻肺、支气管疾病、肺癌、心衰、肾衰的患者,要特别小心,可能会出现危重症,这个时候做肺部CT是必要的。
那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白肺”呢?在江荣林看来,尽早诊断,更多要靠预警。目前根据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他建议高龄老人出现阳性症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诊断情况,明确是需要居家观察治疗还是住院治疗。“病毒性肺炎造成的‘白肺’一般不会立刻形成,往往两三天之前就会有一些信号预警,大家一定要留意,比如血氧饱和度、心跳、呼吸、脉搏等变化。”
他建议,家里老人身体不好的可以备一个指尖血氧仪,主要关注两个数据——血氧饱和度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如果低于93,就要引起重视;脉搏正常是60至100,持续高于100也要引起警惕。
没有血氧仪,应该看什么数据?江荣林表示,可以数一下1分钟的呼吸次数,一般休息状态下,如果超过20次,也需要及时就医。
重症管理能力提升
陈益老人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中风,这一次感染,经过了呼吸机支持、俯卧位通气、服用抗病毒抗炎症药物等一系列综合治疗。
在省中医院ICU收治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是高龄或者超高龄的老人,平均年龄80多岁,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中风、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尿毒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我们这里90岁以上的病人很多,昨天还收了一位105岁的老人。”查房间隙,江荣林教授告诉记者,针对这些患者,一方面要进行呼吸机支持等生命体征维护,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现在病房里就有好多尿毒症患者,要做血液净化,俯卧位通气,用一些抗病毒抗炎症的药物进行治疗,还要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还要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