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民宿民俗 从老村落的蝶变看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此,山依旧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村民还是原来的村民,但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宿民俗只是开发的一部分,按照规划,整体项目分三期进行开发,三到五年之后将形成涵盖民宿民俗、康养、体育、创意创业等在内的综合性产业板块。”支部书记赵福利透露,还有一项大型的水利工程从老村穿过,明年会通水,届时再建个大水库,真正实现绿水青山。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老村开发一期工程打造的是“青年创意”创业园区,目前民宿1到3号院已建设完成,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已全面建成,7—9号院室内装修和外装也已完成,按照计划,一期工程10座民宿院落将在春节前后全部完成。
眼见曾经闲置甚至废弃的旧房子,摇身一变成了村里人的“摇钱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吸引,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开始主动回乡务工。
对此,赵福利称:“我们赶上了好政策,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经济的双赢。”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赵福利看来,这项任务不仅清晰而具体,而且还指日可待。
错落有致的房屋依山而建,青山环绕、白云悠悠,院内原石、草木皆取之自然,流露着浓郁的原乡气息……这一城市人向往的宁静的远方坐落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西北一个普通的乡村——鹿峰村。今年以来,该村因着力打造的“居家式”“田园式”特色精品民宿,而一举跃入公众的视野。
据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鹿峰村以前叫郭坟村,是个省级贫困村。全村1800多口人以前住在山坡上,吃水难,交通难。2002年,新村搬迁项目启动,在首阳山办事处领导和村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新村通了水电、硬化了道路,优越性显现出来,村民受到触动,纷纷从山上搬下来。2016年后,老村便空无一人了,留下300余处老宅子,90余孔窑洞,15处地坑院,百岁以上古树若干,罕有人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