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里的“时间味道”

2023-01-16 09:44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本报记者 孙婕 高岷

实 习 生 徐井蕾

每到岁末,大到超市,小到肉店,都排满了灌香肠的市民。

横山桥镇阿林食品加工厂生产的腊肠肥瘦得宜,有嚼劲却不老,带着鲜甜的口味,还有浓浓的酒香。对食客而言,吃了阿林这条腊肠,就是吃到了年的味道。

加工厂负责人周林伟对这个风味食物的原材料、配料,甚至是天气,有着近乎执拗的苛刻。熟悉的人叫他阿林,久而久之,大家记住了“林的味道”。

1月11日,在车间主任胡师傅的指导下,我盘起头发,戴上口罩、帽子和手套,经过层层消毒,才开始腊肠制作体验。

阿林先带我看了从安徽运来的猪肉,“昨晚运来的肉,上午8点多已经在切割了。为了保证猪肉到肉丁这段时间的鲜味,先存储在这个定制的0度冰箱。”

手工挑选的油膘、切片瘦肉,淋上白酒和秘制配方,香气直往鼻子里钻。从肉粒到搅拌机搅拌,还有两道工序。

“偏长的油膘你就剪一刀,像我这样。”工人们拿上剪刀开始对油膘二次加工——剪成1厘米左右的方粒。我试着挑出油膘下手,尝试了几次总算有点上手,但比起一旁的熟练工阿姨,可算是龟速。

大约10分钟后,一大盆油膘加工完毕。“下面是人工拌匀,将油膘和瘦肉按三七比混合均匀。”阿林说,腊肠要好吃,肥瘦比要精确。工人将油膘均匀铺在瘦肉上,然后从底部抄起瘦肉“翻身”,哪里肥瘦不均匀,还要手动补匀。仅尝试了5分钟,我就感到腰部有些酸,有健身撸铁的既视感。

“经过这两个师傅拌匀后的肉,才能进搅拌机加工。”一旁的阿姨补充说,工序比别人多几道,所以才好吃。

完成机器搅拌后,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灌肠环节。老板娘亲自上阵,在机器上套上肠衣,轻踩机器开关,先送出点风,随后猪肉顺着管道穿上了肠衣。她不时用手捏一捏、捋一捋,使猪肉在肠衣内分布有致、紧实到位。

“和学车一样,必须穿平底鞋,才最能感受到脚踩下去的力度。别急,你再试试。”老板娘耐心地鼓励。我回忆当年学车时踩油门的要点,尝试体会脚下有一只生鸡蛋,如何踩下去又不把鸡蛋踩破的巧劲……

灌好的腊肠经过结绳后,挂上了晾晒架。阳光、湿度合适的话,自然晾晒两周,才能成为风味食品。

为找到合适的原材料,阿林跑过超市,也寻访过散养猪的农户,最终选定了产地安徽的程岭黑山猪。6年前,阿林开始经营食品加工,凭借腊肠一炮打响,产品年年供不应求。

“做腊味最适合的时节,就只有那1个多月,温度够低,晾晒风干条件也好。”阿林说,自己只做从大雪节气后到立春的腊肠,有时间的味道。

加工厂车间里贴着两句话——以敬畏之心精选食材,以匠人之心专注定制。我想,这就是“林的味道”成为省级“名特优”的原因。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