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长期服药的副作用,可以这么做,建议参考下
王大爷今年68岁了,因为高血压吃了20多年的降压药,如今血压平稳,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他就有了停药的打算。
起初他先是少吃,降压药隔天吃一次,发现血压偶尔高一下,后来又没事了。这个发现让他很高兴,不久之后就彻底停了药,也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后来他干脆连血压也不查了。
这样过了半年,有一天王大爷起床后突然一阵头晕,摔倒在地。送到医院才知道,他的左大脑出现出血现象,治疗后恐怕也不能像之前那样活动了。而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就是他血压长期过高导致血管壁变薄,最后突然爆裂引起。
对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服药后不能随便停掉,否则可能会增加发病风险。
一、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必要性
在人体内长期存在、难以治愈的疾病,都属于慢性病。这类疾病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时间长了容易损伤人体脏器,造成寿命缩短或者引起并发症,为了减轻慢性病对人体的伤害,这部分人群往往需要长期服药。
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在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都有,其中很多都和生活方式有关系,治疗时除了用药之外,还需要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
有人对于长期吃药比较排斥,认为“是药三分毒”,这是有道理的。但药物的毒性和慢性病的危害比起来是相对较轻的,在服药过程中也要经常检查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及时调换。
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是因为药物有半衰期,超期就失效了。
所有的药物都有自己的起效时间,也就是药物半衰期。它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有限,比如有的药物8个小时以后就会被人体代谢或者排泄掉,效力也随之逐渐消失。以高血压为例,药物进入血液以后开始发挥作用,血压在药物发挥期间维持正常水平,一旦药力消失,血压依然会升高。
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就是因为药物有半衰期,病人需要根据自己所服用药物的半衰期长短,来决定服药频率。
慢性病药物多为控制指标,无法消除病因。